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深 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全科医生离我们还有多远
广告
丙肝高危人群 请来接受免费筛查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7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全科医生离我们还有多远
  绘图 李玉明
  核心提示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让群众就近享受到质优、价廉的服务是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近日,《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公布,根据该意见,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这一决定的出炉,让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现状再度引起了社会关注。

  什么是全科医生?我市全科医生建设培训进展情况如何?全科医生离普通市民有多远?

  1 作用:小区的“片儿医”

  昨日,在高新区滨河新村卫生服务站,负责人一脸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该站内的3名医生都是全科医生。这3名“多面手”可以给高血压患者上门做检查,给外伤患者换药,还可开展健康教育,为居民提供慢性病预防……

  记者发现,来服务站求医问药的患者还真不少:有来治腹泻的,有咨询冬病夏治知识的,每个医生都忙得不亦乐乎。“这儿的大夫可真不赖,一般的病不用出小区都能治好,收费还便宜,附近居民有个头疼脑热都愿意来这里治。”一位正输液的患者说。

  全科医生的概念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医生,实际是服务社区的“片儿医”。主要工作是在社区内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并根据病人各自的情况建立家庭病床医疗档案。

  2 成绩:5年培训2158名全科医生

  “洛阳全科医生培训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市卫生局医政科相关负责人刘学文告诉记者,我市从2007年开始启动培训社区全科医生,目前已经培训了6期,培训人数达2158名。

  全科医生培训期为4个月,理论知识的培训由市卫校的老师、市相关医院的一线知名专家授课,操作课则在相关医院里进行。培训合格后,省卫生厅颁发全科医生证书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合格证。持有全科医生证书、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合格证和医师证的医生即为全科医生。

  刘学文介绍,目前除市卫生局开展培训全科医生外,河南省也在培训全科医生。同时,省卫生厅还增添了社区护士的培训,至今我市已拥有全科护士1026名。

  “医师经过全科医生培训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各科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高新区南苑路卫生服务站负责人说,全科医护人员培训后业务能力增强。之前,如果专科大夫不在,患者就要等;而现在,全科医生服务不用分科,方便了群众就诊。

  3 瓶颈:流动性过快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全科医生好处多多,但一些社区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对此却大倒苦水。

  “近两年服务站先后选派了4位医师参加了全科医生培训,可培训后有两名医生都以各种理由离开了。”谈起全科医生培训,涧西区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负责人一脸无奈。尽管市卫生部门加大了全科医生的培训力度,但基层卫生系统全科医生缺口仍不小。有的医疗机构为了吸引全科医生前来工作,给出了比社区卫生站好的招聘条件,致使全科医生流动性过快。

  目前市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是“以药养医”,各种检查、药品收费也相对较低,致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入不高,医护人员的待遇相对较低。“社区全科医生不但看的病号多,有时我们还要干护士的活,可待遇却与大医院的医护人员有很大差距。”涧西区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科医生说。

  没编制、职称序列下不来也是社区医护人员流动性加速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全科医生发展规划,但并没有完备的配套政策。全科医生肯定是哪里待遇高就去哪里就业。边培训边流失也再正常不过。”创业路附近一家社区服务站的负责人说。

  4 期盼:新的配套政策

  如何才能让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扎根,更好地服务居民?业内人士认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呼唤新的配套政策。

  随着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推广,基层全科医生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而相应的软硬件建设并没能跟上发展的步伐。全科医生因没有独立的职称晋升制度,致使现在从事全科工作的医生在评职称时还是要回到原来从事的内、外、妇、儿等相应的专科,造成全科医生在职称晋升时缺乏竞争力。

  专家呼吁,相关部门应从两个方面解决全科医生目前的困境,一是出台编制、保障等问题解决方案,让他们和大医院的专科医生在同一层面上竞争;二是加大投入,改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软硬件建设,为他们提供一个优良的工作环境,以激励全科医生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目前国家已就全科医生执业方式、激励政策、职业发展路径、职称晋升办法等进行研究,并计划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专家表示,全科医生制度是一项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实施起来还面临很多困难,相关部门要在支持和善待这项惠民政策的同时一定要细化操作步骤,切实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记者 武逸民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