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防官兵组织“伤员”撤离。 |
|
核心提示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特征、人类工程的活动状况,依据历年来的天气因素,我市确定了58处市级地质灾害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13处。
现场 200余名村民20分钟完成转移
“首长同志,洛宁县东宋乡突降暴雨,致使该乡牛庄村出现裂缝和滑坡,200多名村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急需救援!”“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火速救援!”25日17时,一场由洛宁县政府组织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在洛宁县东宋乡牛庄村举行。
演练现场,随着警笛的拉响,伴随着铜锣、高音喇叭响起,200余名村民从四面八方迅速撤离到洛宁县民政局搭建的安全帐篷里,部分伤者经医护人员缠绷带、清创、输液后,被抬上救护车。与此同时,挖掘机等工程车也赶赴现场清理塌方、加固堤坝……从发出预警信号到群众安全转移,仅用了20分钟。
演练分监测预警及指挥决策、群众紧急避险转移、抢险搜救、道路抢通保通四个环节。洛宁县国土、防汛、气象、公安、交通、民政、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预案紧急行动,驻军、民兵应急分队等抢险救援人员参加了演练。
现状 全市有58处市级地质灾害易发区
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特征、人类工程的活动状况,依据历年来的天气因素,我市确定了58处市级地质灾害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13处。这58处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及矿区,发生灾害的时间节点多在主汛期。
洛阳地貌基本分为西南部山地地貌、东北部黄土丘陵地貌、川区平原地貌三大类,其中,山地地貌面积达9016.7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9.4%,主要由秦岭的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外方山四大支脉构成。西南部山地地貌的骨架和东北部黄土地貌的主体,形成西南屋脊向东北、东南缓慢下降的地势,造就了洛阳多样化、复杂化的地形地貌特征,同时也注定了我市是地质灾害易发区。
“洛阳地质灾害易分布的区域性较强。”该负责人表示,我市南部山区地质灾害多表现为崩塌、滑坡、泥石流,以栾川县的白土乡和合峪镇最为典型;北部平原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较为集中,以伊川县的白沙镇、半坡乡情况最为突出;洛宁县黄土丘陵较多,雨季易发生地裂缝、黄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影响 10万余人受威胁,潜在经济损失千万元以上
地质灾害不仅破坏环境和资源,危害交通和工程建设,还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据市国土资源局资源环境科负责人介绍,我市近几年来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以去年7月24日发生在栾川县的特大降雨灾害为例,此次灾害共引发大小滑坡、泥石流、塌方点150余处,其中滑坡66起、泥石流23起、塌方3处、地面塌陷1处、地裂缝7处、矿渣堆积河道1处,涉及全县14个乡镇1095户居民4592间房屋,而仅当天,全市因受灾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3131万元。
市国土资源局相关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市58个地质灾害易发点中,受威胁的人数达108804人,潜在经济损失在千万元以上。
治理 群测群防,还要盯紧重要隐患点
既然我市受地质灾害威胁这么严重,相关部门是如何防治的呢?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人介绍,我市“三管齐下”防治地质灾害。
科学编制防治方案与应急预案。每年初,市国土资源局都要会同交通、水利、建设等部门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地质灾害排查调查,拟订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防治工作重点区段和重点时段,确定各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人,逐个完善重要隐患点应急措施,明确每个隐患点的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安置场所。
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市国土资源局建立了市(县)、乡(镇)、村(矿)、组(点)四级群防网络,对每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确定群测群防责任人。
加大地质灾害易发点的治理力度。近年来,市国土资源局先后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对栾川县潭头大幺沟泥石流等5个地质灾害易发点进行治理,市(县)国土部门还为各乡(镇)配备了裂缝报警器、经纬仪等高科技监测工具。
记者 武逸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