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践行洛阳精神 助推福民强市 洛阳十答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请君再看洛阳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1 年 8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请君再看洛阳城
  (上接02版)

  洛阳五答 构筑平台 科研发力

  在中船重工725所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攻关。记者 潘郁 摄

  打造产学研军融合发展平台,让科研成果真正走出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快机制和体制创新,把科研院所“逼”向市场,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

  《十问洛阳》“五问:科研成果如何走出院所?”不仅切中洛阳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实力严重不匹配的症结,更道出科技创新应尽快给力经济转型、城市腾飞的殷殷期盼。

  洛阳拥有14家部属科研院所、18家省市骨干科研院所、12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城市每万名职工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达1488人,人才密度全国领先。

  这是一座闻名遐迩的科技之城,诞生于斯的一项项重大成果,曾改变中国,影响世界——

  化学推进剂及原材料,助推“神舟”系列飞船遨游太空,实现了国人飞天梦想;中国首条0.55毫米超薄浮法玻璃生产线,一举打破国际巨头的长期垄断;国内首套纯低温余热发电设备,成为中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

  历数一个个亮点,我们曾激动不已。但是,跳出洛阳看洛阳,当看到国内一座座科技新城风生水起时,当看到我们的科技成果异地开花结果时,我们汗颜,我们反思,我们醒悟。

  一项技术,可以孵化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可以衍生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可以聚合一个产业集群;一个产业集群,可以辐射一个产业矩阵。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这,就是创新的魅力。

  从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从投资拉动到人才拉动,“动力切换”就是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建设产学研军紧密融合的平台。

  ——这个平台,既是科技成果展示的平台,也是企业寻觅核心技术的平台。

  到2015年,50家科技咨询机构、10家专利服务机构、1家涉外专利代理机构和2家专利资产评估服务机构将在洛阳构筑起一个个专利技术信息推广的大平台;服务手段的网络化、自动化,将实现技术和信息通畅自如,将让众多中小企业更容易地寻觅到急需的技术,让科技更好地完成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使命。

  ——这个平台,既是创新人才创业创富的平台,也是资本寻求技术支点的平台。

  我们不仅将打造洛阳生产力促进中心,还将发展覆盖九县(市)六区的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更将面向优势产业建立5家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运用市场手段配置科技资源,促进区域和行业科技创新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这个平台,既是服务外来企业的平台,也是催生孵化本地产业链的载体。

  我们将通过规划建设大学科技园、光谷科技城、生物制药产业园等平台,将各院所预研在研的核心技术引导出来,整合形成智能制造与嵌入式软件产业、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光电产业、生物制药产业、数字存储与处理产业、电子商务产业、信息通讯增值服务产业等。到2015年,洛阳还将在全市发展10家以上科技孵化器,使总孵化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1500家、在孵项目超过2000项。

  ——这个平台,既是聚集技术、资金与人才的硬平台,也是沟通服务、交流市场的软平台。

  我们将聘请产学研军合作专员,成立相关合作联谊会,让每位合作专员成为合作的“黏结剂”和“催化剂”。洛阳还将启动产学研军合作示范县(市)区认定工程,市、县、区联动,共同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最应该成为主体,院所最应该大步走向市场。

  洛阳正在建立充满活力、科学合理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使创新火花竞相迸发、创新思想不断涌流、创新成果有效转化;洛阳正在大胆革除阻碍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一切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真正实现产学研军融合,真正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不仅用好政府宏观管理“这只看得见的手”,更要用好市场导向“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开展有市场价值的创新活动。项目只要列入市重点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计划,洛阳都将安排500万~1000万元的建设补助或参股跟进投资。支持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移平台,对运行良好的平台,洛阳将给予一次性30万元补助。

  ——政府科技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把成果转化应用前景作为重要依据;政府科技奖励,把成果转化应用效果作为重要标准。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创新企业(含试点),洛阳给予一次性30万元奖励。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他社会资源优势相结合,服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让优秀科研成果在本地找到“婆家”。

  ——每年从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中设立20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对外开放,实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产学研军融合需求,使科研院所与企业找到利益契合点,令各种创新要素汇集到创新过程中来。

  平台就是桥梁,机制就是催化剂。走出院所的科研成果,动力无穷、能量无穷、创造无穷!

  洛阳六答 创新驱动 星火燎原

  中航锂电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记者 曾宪平 摄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洛阳必须“提前将一只脚踏入明天”,抢占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以“创新驱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方能使“星星之火”汇成燎原之势,照亮千年帝都的光辉前程

  《十问洛阳》“六问:洛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星火燎原’?”洛阳的回答简洁有力:创新驱动。

  选择创新驱动,就是选择未来,就是“提前将一只脚踏入明天”。

  如果说洛阳经济发展是一艘航行的大船,投资拉动就好比是人力拉纤,而创新驱动则是给大船装上了发动机。

  当投资拉动步履迟滞,当资源驱动难以为继,创新驱动将是洛阳未来可持续增长的新核心推力,是洛阳赢得新30年发展方式转型的新战略选择。

  当洛阳将一切真正纳入创新驱动的轨道,当“创新驱动”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洛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迸发惊人的爆发力,必将使“星星之火”汇成燎原之势,照亮千年帝都的光辉前程。

  赢得未来,必须把握现在。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必须高擎创新驱动这根“指挥棒”,用它照亮战略性新兴产业前进的方向,用它激活体制机制的潜力,用它推动科技成果走出围墙,用它吸引各路才子汇聚洛阳,用它带动新兴产业延伸链条:

  ——以创新驱动选准目标和方向。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的新创造,更是创造的新产业。面向“十二五”,我市规划重点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建设一批新兴产业的特色产业园区,力争将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光电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同时鼓励更多的“星星之火”冒出来,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今天,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嗷嗷待哺的婴儿;明天,他就是推动洛阳发展的巨子。到“十二五”末,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亿元,培育30个超10亿元的新兴高技术领军企业,抢占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

  ——以创新驱动激活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潜力。

  新兴产业的“幼苗”渴望扶持,自主创新的“萌芽”更须呵护。硅光伏、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已经出台并初见成效,立足长远,我市近期还准备出台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为自主创新撑腰壮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提供更加优良宽松的软硬环境。

  遍洒阳光雨露,广施土肥养分。“十二五”期间,我市每年拿出5000万元,重点培育50家左右高成长中小企业,每年筹措10亿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4年,全市财政科学技术经费投入将提高到全市财政预算支出的3%。“十二五”末,力争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目前的1%提高到2.5%,并积极探索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发展基金。

  ——以创新驱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平台建设。

  当好“红娘”多搭平台,当好“保姆”拆除藩篱。我市着手谋划组建政府牵线、企业自主的公共研发平台,搭建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搭建多层次、多维度的产学研军合作平台,并进一步打破民营资本进入新兴产业的“玻璃门”、“弹簧门”。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舞台越大,戏越精彩。“十二五”期间,我市还将组建储能技术与智能电网、光电、纳米材料、电子商务等5个以上优势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市政府将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科技金融政策扶持、专利及标准政策扶持等方式,对创新战略联盟优先予以支持。

  ——以创新驱动吸引人才在洛创业发展。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洛阳最大的优势是人才,最大的缺陷也是人才。“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加强创新能力卓越、引领作用突出的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100人,培育3~5个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创新团队。到“十二五”末,形成20名国家级领军人才、50名省级领军人才、100名后备领军人才三个梯队。

  创新机制令“外地孔雀洛阳飞”,创造条件让“他乡才子走洛阳”。我市将制定出台更加给力的人才引进、创新、创业、社保、子女教育等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吸引人才在洛发展,为外流的大学生回流创造条件。还将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动高校和职业学校实行订单式培养,满足创新型企业的人才需要。

  ——以创新驱动带动上下游产业聚集。

  我市第一个“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上海超日(洛阳)自建侧并网光伏电站6月并网发电,第一条电动公交车示范运营线路也进入前期策划阶段。

  新产品示范应用亟需“推手”,新产业拓展延伸盼望“鼓手”。洛阳将以政府采购为导向,率先建立大规模应用示范基地,促进太阳能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系列产品、新能源公交车等在本地示范应用,以展示创新成果、吸引上下游产业聚集,让更多的“洛阳创造”闪亮登场。

  要围绕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围绕优势重点新兴产业,加快产业链延伸,重点发展附加值高、能耗低的本地配套产业,吸引更多的外地企业加入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集群的崛起。

  当历史的荣光逐渐褪色,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了洛阳再塑辉煌的机遇。历史的重任,需要我们担当;时代的重托,需要我们作为!

  洛阳七答 筑巢引凤 海纳才雄

  位于高新区的洛阳创业中心。 王思臣 摄

  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人才机制,健全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加快产学研军融合,建设宜业宜居洛阳,筑巢引凤,海纳才雄

  《十问洛阳》“七问:孔雀如何洛阳飞?”立足人才这一发展的战略资源,叩问古都奋起直追的方向。

  地处中部,如何招鸾引凤?问题的答案,不仅丈量着洛阳的视野有多宽、境界有多高、气魄有多大,更决定着古都的前景有多广、发展有多快、能够走多远。

  知识经济时代,“智本主义”特色更加鲜明。许多沿海城市,早已洞察“智在必得”的要诀,从抢土地、抢项目、抢资金,到抢高端人才、抢创新团队、抢科研院所,一次次抢占先机。

  置身于白热化的人才抢夺战,洛阳正栽下梧桐树、营造好气候,筑巢引凤,海纳才雄,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搭建平台感召人才。

  鲲鹏展翅遨九天,蛟龙入海云水翻。洛阳正在搭建各种平台,让人才在广袤的疆场上跃马扬鞭,在事业的舞台上引吭高歌。

  这是一块英雄用武之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勃勃兴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轰轰烈烈,文化旅游产业蒸蒸日上。洛阳,正以高新区及17家省级产业集聚区为依托搭建创业平台,实现人才与产业互动发展。

  依托现有实力,洛阳将着力建设提升一批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产业示范基地,加快产学研军融合,搭建创新平台:到2020年,建成50个国家级、200个省级科技研发平台及4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院士工作站。

  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为契机,洛阳正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为各类创业创新人才搭建宽广的投融资平台。

  ——拓宽渠道培育人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拓宽渠道、构建体系、整体开发,洛阳才能源源不断培育人才,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

  大幅增加人才资源投资,确保教育、科技支出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设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并根据财力逐年提高。

  整合培训资源,建设中西部最大职教基地;实施文化名家培养工程、名师名医培育工程等八大人才工程,重点开发急需人才。

  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相衔接,职前教育、继续教育相融合,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相贯通,构筑终身学习平台、终身教育体系,让人才不落伍、不过时、不贬值。

  ——突出高端引进人才。

  在高端领域,“三个臭皮匠”顶不上一个“诸葛亮”。

  院士甘子钊团队落户东莞,何止是使东莞成为LED上游衬底材料生产基地,撬动2000亿元产值大产业?“海归”施正荣扎根无锡,何止是给无锡每年上缴十几亿元利税?

  对于一座求贤若渴的城市,“甘子钊”、“施正荣”们恰似一面大旗,将城市招才引智的效应放大到极致。洛阳,亦应以周公吐哺的襟怀,着力引进一批领军人才。

  当前,我市已决定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工程,力争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及科技创新团队。同时,我们放眼海外,出台了《关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争取集聚10个领军型人才(团队)、20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建立1~2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创新机制用好人才。

  人才以用为本,好的机制用好人。根据《洛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我们将继续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激情,激活创造活力。

  五湖四海,选拔人才。公开制、票决制、聘任制,不拘一格,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绿色通道”常态化,事业单位引进紧缺人才,经批准可不受编制和增人计划限制。

  健全评价机制,创新激励机制,以价值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财富:技术、专利皆可入股,股权、期权奖励落到实处,使人才的创造性劳动得到认可和尊重。

  拆除藩篱,打破壁垒,无论属“公”、属“私”、属“国”、属“民”,外来的,本土的,只要属于人才,就同等享受优惠政策,就同等享受公共资源,就同等享受学术地位。

  ——优化环境留住人才。

  当前,洛阳在“软硬兼施”优化环境,在起草《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的意见》,在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气候,让人才“来了不想走,还想带人来”。

  让城市更美一些。洛阳立足于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着力营造生活舒适的宜居城市,让人才在洛“成就事业,享受生活”。

  让服务更细一些。健全户口、人事、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解决实际困难,让人才安居乐业;进一步发挥市优秀专家联谊会、博士联谊会作用,加强人才交流、沟通,让他们在归属感中共同成长。

  让宽容更多一些。创新需宽容,因为它容易失败;专利需保护,因为它易遭克隆;人才需珍惜,因为他(她)容易流失。洛阳将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营造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才雄。”历史上的洛阳,曾以人才济济闻名天下。我们相信,只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众多才雄必将云集洛阳!

  (下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