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现在开始做第八套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这抑扬顿挫、激情澎湃的口令已成为无数国人成长道路上的珍贵记忆。
8月8日全民健身日,随着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向全社会发布第九套广播体操,“服役”了14年之久的第八套广播体操正式告别历史舞台。从1951年第一套广播体操颁布至今,悠悠六十载,九套广播体操,在这背后,凝聚了几代创编人员的智慧和心血。
1 广播体操曾掀起全民健身热潮
“左腿举股屈膝,还原;同时右臂向前、左臂向后自然摆动;而后右腿举股屈膝,还原;同时左臂向前、右臂向后自然摆动。”这一系列动作描述看似复杂、专业,但很多人不会想到,这就是新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第一节“下肢运动”动作的文字说明,而其实质无非是简单的原地踏步而已。
1951年11月24日,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为新中国创编第一套全民健身操的是当时正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工作的刘以珍,这套广播体操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来自日本的“辣椒操”。
所谓“辣椒操”,是一种从日本引进的有音乐伴奏的徒手操。这套操通过覆盖面极广的广播电台播放音乐指挥大家一起做,因此也叫做“广播体操”。由于日语“广播”的发音类似汉语的“辣椒”,因此,当时中国人就把这种体操称作“辣椒操”。
尽管第一套广播体操的动作较为简单单调,文字说明也复杂繁琐,但是这种徒手操对于缺少场地和器械的新中国来说,是适宜普及的健身活动,因此深受群众热爱。
“当时有个口号‘人人都锻炼,天天上操场,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每天喇叭一响,千百万人随着广播乐曲做操,这算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新鲜事。”回想起20世纪50年代的情景,首届全运会竞走冠军李福德老人兴奋地说。
2 六十载历史九变新鲜节奏
1954年7月,第二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第二套广播体操的运动量比第一套大,动作难度也有所增加。而随后相继颁布推广的第三套广播体操,不断在运动量、动作难度和科学性上加以完善,广播体操逐渐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健身项目。到1981年推出的第六套广播体操已经趋于成熟。
1990年5月8日,国家体委又推出了第七套广播体操,并请来了当时大家熟悉的体操运动员李宁做模特,制作挂图。不过这套追求“难、新、美、全”的广播体操由于难度过大,推广效果不甚理想。
为了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广播体操锻炼,国家体委决定创编一套更为简单的广播体操。1996年,时任北体大体操教研室主任的程再宽出任创编组组长,带领10名体操教师开始了为期约一年的创编工作。
“1997年正式推广的第八套广播体操符合传统体操横平竖直、节奏性强、动作舒展、大方有力的特点,且易于推广。”程再宽这样评价。
进入21世纪,在健身项目不断丰富的同时,中国人对于健身内容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第九套广播体操在第三个“全民健身日”里登上了历史舞台。
3 新广播体操针对性与科学性更强
第九套广播体操创编研制组副组长张平介绍,这套广播操以简单性、普及型、科学性、针对性、健身性、时尚性和时代性为特点。
第九套广播体操与以往几套相比进行了不少大胆尝试,包括在音乐上中西结合,录音中起用女性喊操员喊口令,针对一些不常活动的肌肉群增加新动作等。
张平介绍,在动作创编过程中,创编组成员充分考虑了难度适中的重要性。创编团队中有一个不爱运动的作曲家,他的动作不是很协调,很多新动作都拿他做实验。
“他发现这个动作不好学,我们就改;他要说这个动作他能做,那我们相信大家都能接受。”张平说,“还有就是我们一般会找自己家人做实验,我常拿老公和女儿做实验,尽量让动作能被老百姓接受。”
“很多人也许会质疑,现在已经有这么多健身方式,是否还有必要继续搞广播体操。但不难发现,它是群众最好的普及活动之一,与太极拳健身等相比更容易学,且安全有效。”张平说。
程再宽对于广播体操的不可替代性也有自己的理解:“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替代广播体操,它不仅仅是一种健身锻炼的方式,也是人们展示精神面貌、体现集体意识和凝聚力的一面旗帜。”
(据新华社)
广播体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