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官不聊生的日子到来了
正德十三年,恶搞皇帝朱厚照郑重其事地下了一道谕旨,要给一位名叫朱寿的将军加封镇国公。
朱寿是谁?就是明武宗朱厚照!
中国的史书问题多、争议多,但所有的正史、秘史、稗官野史都统一口径,坚定不移地给予了明武宗朱厚照一个明确的评价——昏庸至极。
朱厚照到底有多昏庸?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就是清朝的皇子们在读书时如果不专心,师傅马上就会怒斥一句:“你想学朱厚照吗?”
平心而论,朱厚照也是冤大头。李东阳就曾说:老百姓的情况,郡县不够了解;郡县的情况,朝廷不够了解;朝廷的情况,皇帝不够了解。
其实,这个说法已经很保守了,现实情况往往更遭,老百姓和皇帝之间起码隔着七八道关卡,是个人都不会指望信息在经过这么多层传递后仍不失真。
因此,在权力方面,皇帝无与伦比,但在信息的封锁和歪曲方面,文官集团却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皇帝很着急,后果很无奈。
到了明朝中后期,皇帝更是不再相信文官(早就绝望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崇祯。崇祯本来还挺信,结果被骗得惨不忍睹:就在他吊死煤山前几个月,内阁首辅周延儒还把一场压根就不存在的战役吹成大捷,捞到一笔奖赏。而且据他所编,战役是在距离北京不过几十里的通县打响的,就在皇帝眼皮底下,这不是把崇祯当白痴吗?
因此,一上台就雷厉风行除掉魏忠贤的崇祯到了执政后期悲哀地发现自己竟不得不重新起用宦官,否则智商都会遭到侮辱。这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明朝出产了那么多怙恃弄权的太监——除了相信朝夕相处的太监,皇帝别无选择。
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朱厚照时期,刘瑾出现了。
刘瑾很贪、很黑、很坏,简直就是人渣中的极品,太监里的败类,这一点我们都知道,毋庸赘言。但他究竟贪污了多少钱?
根据史学大家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的记载,换算成今天的购买力,约合人民币255亿元。
不用惊讶,也不用怀疑,赵翼向来以挑刺为乐,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
正德初年,兵科给事中周钥奉旨去淮安查勘,在返京的船上自刎身亡。由于下刀很重,旁人抢救时,周钥已口不能言,在纸上写下“赵知府误我”几个字后一命呜呼。
给事中监察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品级虽低,却握有实权,是天下读书人的梦想,周给事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金饭碗,寻死作甚?
原来,刘瑾当权,贪婪骄横,奉使出差的人归来,他都要索取一笔不菲的贿赂。周钥到淮安办事,淮安知府赵俊本来答应送他白银千两以应付刘瑾,谁知临走时却变了卦。周钥彷徨无计,只好自杀。
之前另一个给事中安奎和御史张彧出京盘查钱粮,回来刘瑾索贿,嫌他二人给得少了,就找了个借口,用东厂的新发明惩罚他们——戴着150斤的枷示众。要不是那几日阴雨连绵,这俩人必定中暑身亡。事实上,能从东厂的这项科技创新中逃生的人屈指可数,大部分都死得很惨,还不如像周钥那样自我了断,选个惬意点儿的死法。
10 锚定及原理
记忆是多样化的。也就是说,存在着容易记忆的事情和不容易记忆的事情。举个最好理解的例子,我们对有兴趣的事情很容易记忆,而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情就很难记忆,这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情况用专业的说法来讲,叫做锚定。
锚定的原意是指将船的锚沉入水中。也就是说,对于感兴趣的事就好像在头脑中抛下了一个船锚,即使遭遇暴风雨,这艘记忆之船也不会移动,会一直停泊在这个地方。
另一方面,不感兴趣的事情就好像没有抛出船锚的船一样,只要有点风浪,就会使记忆之船漂走,无法留住记忆。相应地,对于感兴趣的事情也去积极地记忆的话,就会不断地记住与此主题相关的事物。这也就是所谓的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现象。前摄抑制是指以前的记忆对后来的记忆产生干扰而使其消失的情况。倒摄抑制与其相反,是指后来的记忆对以前的记忆产生干扰而使其消失的情况。
也就是说,由于这两种抑制的干扰,中间的记忆很容易被忘掉。比如说,你在背诵10个英语单词的时候,最初的和最后的英语单词记得很牢,而中间的英语单词就不那么容易记住了。
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要在学习中将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初或最后去记忆。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为了稳定记忆,在练习的时候,最好将记忆的顺序一点点地错开。
比如说,在记忆10个英语单词的时候,我们假定从第1个英语单词开始,按照顺序记忆直到第10个英语单词。过一会儿,为了确认记忆而再次进行练习的时候,可以从第3个英语单词开始,然后是第4个、第5个……最后一个英语单词变成了第2个,这样来记忆是比较好的。
这样的话,在第一遍记忆时,第1个和第10个英语单词应该是有深刻印象的,第二遍又变成对第3个和第2个英语单词印象深刻。
在练习时,灵活运用变换记忆顺序的这种技巧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