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重庆的成功,一在立足于实,遵循规律。重庆市领导对自身的特点和弱点都有很清醒的认识,能准确把握国家政策,遵循经济规律,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使重庆的生机和活力得到充分释放。重庆立足于老工业基地与人才集中之实,遵循招商引资规律,巧妙运用垂直整合一体化模式招商,成功引进惠普、富士康等世界级企业,形成“三赢”局面,是非常成功的例证。二在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在重庆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中,处处体现了探索创新的精神。城市扩张需要土地,建设用地稀缺阻碍着城市发展步伐。重庆创新地票交易,将闲置废弃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再补给农民,并在预留农村发展用地之后,剩余部分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公开交易,不仅保证了城市建设需要,也让农民增加了收入。
总结重庆经验,就是真谋善断、敢于作为。当前,我市正在为实现福民强市总体目标而努力奋斗,“六加一攻坚战”正处于攻坚克难阶段,农业农村事业的发展还存在水系治理资金缺乏、农业结构调整受多种因素制约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学习重庆真谋善断、敢于作为的精神。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树立“一个理念”,实现“两个破解”,即树立经营理念,破解“水系为韵”资金瓶颈、农业结构调整瓶颈两大难题。
一、经营城市,经营水利,破解“水系为韵”资金瓶颈
我市“十二五”规划提出,将洛阳打造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凸显“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生态宜居”的城市特色,“水系为韵、碧水蓝天”是重中之重。而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建设资金筹措难。我们要通过经营城市、经营水利搞活融资,推动商业开发,破解难题。
目前,我市中州渠治理改造示范项目,应该作为破解“水系为韵”资金瓶颈的一个抓手。学习重庆经营城市和武汉江滩商业开发模式,全力拓宽水利融资渠道,就要通过目前的生态治理引进商业综合开发,通过商业开发筹集建设资金用于城市水系建设改造,通过出售、出租使用权和经营权,最大化筹集开发、治理、维护河道水系的资金,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次投入、长期收益”的水利经营目标。
二、经营农业,经营农村,破解农业结构调整瓶颈
今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的农业发展战略。如何解放土地、资本与劳动力,成为制约我市“三农”发展的瓶颈,重庆市与成都市的改革试验为此提供了破解之道。两市的改革试点成效显著,其共性在于解放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重组生产要素、突破资金瓶颈。
参照重庆、成都模式,在我市尝试宅基地、土地、房产、林权、水权有效流通,首先盘活农村资本,破解农村融资难题,进而培育和活跃农村资本市场,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其次,有助于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提升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同时有助于农民脱离土地束缚,自主创业和就业,彻底打破制约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各种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