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女孩在参观“壶王”(左下图为“壶王”局部)。 |
|
“磁州窑白地黑花鼓”同样受到质疑。 |
|
南宋官窑博物馆 | |
核心提示
近日,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静荣公开质疑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馆藏的“长沙窑人物贴塑大执壶”和“磁州窑白地黑花鼓”等文物为赝品。面对质疑,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称,将报请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对“长沙窑人物贴塑大执壶”等一起征集的文物进行再次鉴定。
1 故宫研究员 质疑“壶王”花鼓系赝品
在多次参观南宋官窑博物馆后,杨静荣对展品的真假提出质疑。
杨静荣认为,虽然长沙窑人物贴塑大执壶是官窑博物馆里引以为豪的“壶王”,但其实是件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仿品。
他的理由有二:其一,窑址里没出土过类似的器物;第二,从实用功能来讲,这么大尺寸的壶应当是古代装酒或者装水用的,如果装满水和装满酒以后,人提起来的话,壶把肯定承受不了这个重量。此外,杨静荣还指出馆藏的磁州窑白地黑花鼓为赝品。
与此同时,杨静荣称,对于南宋官窑博物馆展品的问题,并不是他一个人这么认为的,很多专家碍于情面不愿意揭露。
在这些专家看来,目前在南宋官窑博物馆里展出的“壶王”在造型和釉面上均存在较大疑问,而白地黑花鼓则明显画工粗糙,与南宋风格不符。
2 官窑博物馆 有专家签名文物鉴定书
据南宋官窑博物馆的现任馆长邓禾颖介绍,这批文物一共600余件,均征集自安徽淮北,征集时间为2005年。当时为完成鉴定工作,博物馆请了国内顶级的专家一件件上手鉴定,且鉴定书都有专家亲笔签名。
邓禾颖介绍,由于馆方的“专长”是青瓷,对其他窑科的鉴赏水平不高,所以当时邀请了4名专家。这4名专家分别是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伯谦、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小琦、扬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朱戢。4人中张浦生、朱伯谦为学界前辈,2005年时冯小琦为故宫副研究员,朱戢则没有学术职称。4名专家对每一件藏品都一一上手鉴定。按照规定,每件藏品必须得到4名专家的一致肯定才能得以征集,每名专家都有一票否决权。
博物馆出具了专家鉴定书。记者注意到,遭到质疑的磁州窑白地黑花鼓和长沙窑大执壶一致通过了4名专家的鉴定,其中有专家建议馆方将长沙窑大执壶向国家文物部门推荐为一级文物。
鉴定书的签字日期是2007年3月,不是实际发生鉴定时间的2005年。对此,邓馆长解释说,2007年完成鉴定书只是为了让鉴定过程更加完善而已。按时间推算,博物馆2005年完成全部文物征集工作时并没有专家的鉴定报告书。
3 其他专家 所请鉴定专家未必权威
据介绍,除了在2005年杭州馆方邀请了4名专家对剩余的400余件一一上手鉴定外,在2004年,馆方还曾组织过5名专家对其中的140余件进行了鉴定。记者看到了2004年5名专家的鉴定证书。其中,有一名是文物流出地的文保部门负责人,时任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的李广宁研究员。
李广宁称,由于工作关系的原因,他很早就接触到了淮北这一批藏品。对于长沙窑大执壶,李广宁认为,鉴定的专家未必权威。尽管张浦生、朱伯谦都是学界前辈,但并不是看长沙窑的专家。“比如说张浦生先生,鉴定元明青花绝对是非常权威的。鉴定这些高古的东西,我们不能讲张先生没看过长沙窑,但是至少不像他鉴定青花这样拿手。”他说。
李广宁认为,目前,在南宋官窑博物馆里展出的部分展品确实存疑,专家鉴定的结论未必可尽信。
4 捐赠者 “壶王”是从百姓手中收来的
目前处于风口浪尖的“壶王”长沙窑大执壶,是丁仰振先生于2005年捐赠给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2007年,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实施了二期扩建工程,设立了《中国陶瓷文化陈列》,展览中国古代陶瓷文物500多件,其中部分展品就是淮北市博物馆——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的名誉馆长丁仰振于2005年捐赠的。
2005年杭州市政府对这批瓷器的捐献者丁仰振给予了1500万元的奖励。记者前往淮北,寻找这批藏品的捐献者丁仰振。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丁仰振就开始收集运河出土的文物。因为不懂文物,当时来者不拒,所以收了很多假货。
丁仰振介绍,“壶王”也是从百姓手上收过来的,并非出土的。收集时,有人告诉他这是从运河里挖出来然后传到了老百姓手中。对此,他深信不疑。面对专家质疑,他始终相信“壶王”是真品。
丁仰振称,南宋官窑博物馆的长沙窑“壶王”并非是唯一的,在他手上还有一个同样的“壶王”,且品相更好。当初4名鉴定专家也都曾见过另一件“壶王”。经再三考虑,他捐出了其中一件品相稍差的长沙窑大执壶,也就是目前正在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里展出的“壶王”。
最新进展
南宋官窑博物馆回应四大质疑 已报请重新鉴定
针对质疑,21日下午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召开情况说明会,对专家和公众质疑的四大焦点予以回应,并提出将报请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对“壶王”等一起征集的文物进行再次鉴定。
【质疑焦点一】“壶王”是否为赝品?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现任馆长邓禾颖说,博物馆方面不同意一些媒体关于“壶王”是赝品的这一说法。而文博界对文物的出土情况等信息提出质疑,是件常事。质疑是一个正常的学术范围的讨论。
【质疑焦点二】提出质疑的杨静荣是否亲手鉴定过“壶王”?
邓禾颖:我在馆里见到过他,是只有一次的,而且那一次他没有跟我做过任何质疑方面的交流。杨静荣此前来到博物馆参观访问,是隔着展柜看的,没有上手看过。
杭州市南宋官窑博物馆原馆长张振常:参观过程中他从来没提出过不同意见,如果他当时提出质疑的话,我们也会给他回应的。
【质疑焦点三】此前参与鉴定的专家是否公允?
有媒体提问道,据他们了解,参与鉴定的朱戢老师曾接受过丁仰振先生赠送的半片瓷,朱戢对丁仰振是否有偏倚?
邓禾颖:这个事情我们不清楚,因为我们没有听说过。整个过程透明度都是很高的,而且程序也是规范的、严谨的,他们四名专家首先都是表达了统一的意见,我们才采纳,把它征集的,所以我们认为整个鉴定工作是严谨的,是规范合法的。
【质疑焦点四】关于“壶王”真伪的质疑,在业界是否早就存在?
媒体提问,在2006年浙江德清窑的发掘过程中,开了一次会议,有很多专家当时对“壶王”提出质疑,博物馆方面是否知道这一事情?
邓禾颖:这个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当时我跟张馆长都是参加这个会的,当时的专题性是非常强的,就是讨论原始瓷的。我们都在,会议上它根本就没有作为一个正式的话题提出。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方面同时认为,2005年对这批文物的征集工作,程序是规范的。杭州市政府向丁仰振提供的1500万元奖励,分为三次进行支付,每次500万元。最后一笔500万元,等到鉴定书最后出具了,才支付到账。
针对目前媒体报道有专家质疑部分文物的真伪,馆方认为,这是业内专家的一家之言。针对这种质疑,南宋官窑博物馆表示,将报请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对这批被质疑的文物进行再次鉴定。邓禾颖也表示,这些藏品都将正常展出,并欢迎专家学者展开进一步学术讨论。
(据《京华时报》、人民网,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