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十大名医之祖
针灸之祖:黄帝
脉学介导者:扁鹊
外科之祖:华佗
医圣:张仲景
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葛洪
30 心即是理
五百年前的那些日日夜夜里,王阳明的大脑飞速运转,不眠不休,殚精竭虑地苦苦思索着这个问题。
深远的隧道即将走到尽头,微弱的光线艰难地将黑幕撕开一道裂缝。
卑微者最先醒来。
王阳明此刻是卑微的,也是痛苦的。
“遭受苦难的人在承受痛楚时并不能觉察到其剧烈的程度,反倒是过后延绵的折磨最能使其撕心裂肺。”(《红字》)
如果说贬官本身并没有给王阳明带来太大的痛苦,那么,在龙场反思的那些岁月里,他将细细咀嚼另一种思想上的痛苦,那是一种极致的痛,痛彻心扉。
那一夜,狂风肆虐,大雨倾盆,王阳明一动不动地躺在石棺之中,任由冰冷的雨水无情地拍打着脸庞。他在想什么?
那个雨夜,王阳明睁开双眼,缓缓道出了这三个字——心即理。一道闪电划破长空,惊雷轰然作响。
三千世界,云烟幻灭;寰宇之内,尽为我心!
这一切,只源于他悲愤、无奈的终极追问:“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反复地想,反复地问,直至累了、倦了。
他想到了周文王。当年文王被幽禁,也是无书无友,却反复演练,终于演绎成了《周易》。
心念及此,王阳明忽然眼前一亮:《周易》所讲的一切,不正是天人合一吗?人性秉承天地之气而生,是人与生俱来的秉性和天赋,与天理连成一体。真的是这样吗?
再想想孔子。子贡不是说孔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吗,为什么?因为孔子之性是他与生俱来的秉性,而天道是世间万物蕴含的道理、变化的规律;孔子之心与万物之理,孔子所秉之性与万物日夜变化之规律的沟通契合,是一种说不明道不白的心灵和宇宙的碰撞,他人如何“得而闻”?
王阳明顿悟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所谓的天理、圣人之道,全在我心中,全在我与生俱来的秉性中,为圣之道,只需向自己内心深处去挖掘和寻找。
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孕育出来的思想?试问五百年前和今天区别有多大?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区别不大。
那个年代充满了躁动、怀疑、批判、爱来爱去以及色情文学,但同时它又充满了变数与希望。
历经风雨如晦的朝廷,乱象纷呈的舆论,光怪陆离的一切……时代终于选择了王阳明,他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众神已死,我是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