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雍故居(资料图片) |
|
□庄学
洛阳有个安乐村,村里有个安乐窝——邵雍故居,顺洛河桥朝南走就是。据说,邵雍先生自号为安乐居士,其住宅也就被称为安乐窝了。邵雍有诗云:夏居长生洞,冬居安乐窝,莺花供放适,风月助吟哦,窃料人间乐,无如吾最多。安乐窝里的邵雍自得之情溢于言表。
一个小雨霏霏的下午,我漫步安乐村,去寻找那一片宁静之地。如今的安乐村,户户小楼林立,家家电器俱全,村道水泥铺就,要比邵雍的安乐窝强多了。
邵雍故居的门楣和院子很朴素,一条青砖小道引我到了中堂。中堂大门上悬“内圣外王”匾额,使人陡生敬重之意。也许是阴雨天所致吧,整个五进院落显得阴暗潮湿。
中堂是邵雍塑像。塑像旁,有一八仙桌,几位老人正在此玩麻将。输者站起来围着塑像转一圈,赢者哈哈一笑,自得其乐。邵雍先生若看到此景,不知会不会开心一笑。
“洛人好种花,唯我好种竹。所好虽不同,其心亦自足。花止十日红,竹能经岁绿。俱沾雨露恩,独无霜雪辱。”从这首邵雍先生的自赞诗看,他追求的是癯仙风骨,因此他在仕宦文人圈里影响力非凡,以至于当朝重臣司马光等20多人为他筹措了这么一座园子。
邵雍喜出游,如遇普通百姓,则彬彬有礼,互敬有加。如果碰到坊间百姓有纠纷,邵雍也会将矛盾一一化解,使人开颜。他以自己的行为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洛阳社会,就此来说,我很佩服邵雍先生。
我对邵雍先生的理学不甚了解,也不敢妄作评论,但是其对“安乐”的理解却使我稍有领悟。邵雍明白,能居于一隅过上平静的日子,是百姓最大的幸事。历朝历代的百姓所期盼的其实就是一个“安乐窝”。
《吕氏春秋》有言: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看中国历史上的中兴时期,都少不了“既安且宁”的期许。即便是如今,在那些战乱频仍的国家,人们每天处于枪弹炮火之下,能够苟活就不错了,何以去安国、安家、安身?古时有人提出“安富恤贫”的社会改造方案,即:一曰兹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我认为这个方案,有了大同世界的一些味道。可是社会的发展实则不然,封建社会贵贱贫富的悬殊形成了强烈的社会反差,也成为社会长期动乱不安之源。邵雍安乐窝的理想只能是一人一时,于整个社会只是一朵浪花而已。
如今,我漫步在美丽的洛河岸边,看碧波荡漾杨柳依依,看高楼林立大厦成片,心想:邵雍老夫子一定想不到洛河及洛阳会变成这样,也想不到构建“安乐窝”的理想在千年后会逐步实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