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宜阳县召开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传达学习市十次党代会精神,部署下步各项工作。
县委书记王琰君要求全县上下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代会精神实质,坚持以会议精神为指引,借助洛阳市“一中心、三板块、五组团、四支撑”发展布局带来的机遇和动力,围绕持续谋发展,为在“做”上下工夫,以更加高昂的精神状态、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持续加快宜阳跨越式发展,真正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为打造宜居宜业的洛阳卫星城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以持续发展为重心,做“强”工业经济
宜阳县重点抓好81个总投资120亿元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力争完成投资45亿元以上;加快投资50亿元的大唐2×60万千瓦热电联产、投资30亿元的义煤集团2×120万吨原煤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轴承专业园等投资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确保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120家,增加值在40亿元以上,利税达15亿元。
二是以持续增收为根本,做“大”农业经济
按照“先予后取、放开搞活、政策倾斜、一乡一业、规模发展”的思路,重点抓好总投资6亿元的雨润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投资1.8亿元的伊众公司清真肉类食品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建成7个10万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小区,使畜牧业产值达16亿元,占农业比重提升到45%,努力跻身全国生猪养殖大县。同时,该县把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综合开发、旅游农业和观光农业结合起来,积极打造万亩黑杂粮、万亩莲菜、万亩大蒜、万亩韭菜、万亩时令菜、千亩蟠桃园、千亩冬枣和千亩中华寿桃八大农业产业基地,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发展。
三是以持续服务为主线,做“亮”民营经济
该县进一步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政策空间,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重点围绕八大产业基地,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在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年底前民营企业从900家增加到1100家,民营经济收入占经济总量突破63%,使民营经济发展成为宜阳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新的支撑点、新的带动点、新的贡献点。
四是以持续提升为目标,做“特”城镇经济
该县突出抓好投资2.4亿元的县城基础设施“1022工程”(十条道路、两座大桥、两个广场)、投资37.5亿元的城建“1150工程”(10个城中村改造、10个社区建设、50栋高层);重点实施好投资8亿元的7个中心镇建设,抓好10个市级示范村建设和牌窑、灵山两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柳三段(郑卢线柳泉——三乡段)、莲张段(八官线莲庄——张坞段)两条精品线路建设。“十二五”末,宜阳县城区面积将达5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30万人,城镇化率突破50%。
五是以持续开发为导向,做“精”旅游经济
该县围绕“三山一寺一水一名人”旅游资源,重点抓好投资3.7亿元的灵山风景区、莲花水景公园开发,确保10月主要工程主体完工,具备申报国家4A级景区条件;加快投资25亿元的香鹿山开发步伐,9月底前开工建设景区大门、滑雪场、滑草场、精品牡丹示范园等工程;利用“中国西游文化之乡”名片,加快推进投资3亿元的花果山整体开发进程;抓住总投资1.5亿元的锦屏山裸岩治理工程被立项确认的机遇,打造东西长25公里的洛阳市近郊规模较大的生态文化主题公园。
六是以持续投入为动力,做“实”民生经济
该县重点抓好投资3亿元的县职教中心、投资2.1亿元的阳光水岸三期工程、投资2亿元的儿童世界、投资1300万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程和投资8000万元的6.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民生工程建设,解决好群众“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住房难”、“就业难”等突出问题。
七是以持续攻坚为重点,做“活”改革改制
该县采取多种有力措施,积极稳妥推进各领域的改革改制工作,确保年底前改革改制工作大头落地。同时,该县坚持企业改革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做到改一个企业,引进一个客商,盘活一笔资产,振兴一项产业。
八是以持续转变为保障,做“优”发展环境
该县坚持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持续深入开展“环境创优年”活动,充分利用公开、暗访、问责“三把利剑”,切实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全省一流、全市最优”的投资创业发展环境。
(宋会杰 宁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