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在这个日子里的联想
送老师一份成绩单
和庄稼一起成长
在越南过教师节
洛阳网广告
无声的激励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9 月 9 日 星期    【打印】  
老师您好
在这个日子里的联想
□庄学
  我到外地时,在游玩办事之余,总想看看当地著名的学校。比如到了厦门,我就到厦门大学和集美中学的门口看看;到了武汉,武汉大学必定要看的,还要登上珞珈山眺望;昆明有著名的百年老校——昆明大学,那里还有先贤闻一多活动的遗址和殉难处,我在里面晃悠了半天;河南的学校,我去了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到这些地方,有景仰的成分,有感受氛围的因素,还有就是对人类文化的摇篮以及师长们的敬畏。

  这些地方多位于大城市,它们引领社会政治文化风气之先,总是伫立于人类发展的潮流之首。如今的大学,茂密的植被掩映着现代化的层楼,绿色的冬青丛与白色的道路交织缠绕。园林般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其厚重的历史积淀也总是给人奋进的动力。

  在集美中学,有关陈嘉庚的一切叙述,都通过雕塑、图片以及文字透露;在武汉大学,厚重的方石历经几十年沧桑依然完好,文人志士的塑像在珞珈山上傲立;在昆明大学,百年老校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得更远,明清时期的贡院考棚虽已经修葺,依然能从布局中看出久远来,站在闻一多讲最后一课的致公堂里,不由得感到慷慨悲壮。

  透过历史的雾霭看这些被文化浸润的土地,我百味杂陈,有羡慕,有景仰,有对世事无常的慨叹,也有对莘莘学子的希望。当然,那些时候,在我脑海中浮现的还有遍及乡村、城市社区的小学、中学,虽然它们的校园不及高校的整齐秀丽,甚至有些简陋,但仍难掩阵阵书香。

  我记起了给我启蒙教育的偃师实验小学。后来,我曾多次回去看望母校,它一点一滴变化着,旧房一点点被拆除,新教学楼比肩而立,大操场更现代了,运动场、篮球场、乒乓球场……应有尽有。可它的魂没变,仍然是书声朗朗,仍然有捐资助教的功德碑,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数不胜数。

  我还记起20年前在云南见过的一个小学,那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学”。学校挂在大山腰上,只有一间30平方米左右的茅屋,一半是一至六年级十几名学生的复合教室,一半是唯一一名老师的卧室、厨房。茅屋外面有一块与大山连接的平地,是学生的活动场。我和战友来到这里,没有见到那名老师,只见到了一位看守学校的小姑娘。小姑娘告诉我们,老师到县里去开会了,还要给学生们和乡亲们捎带着买学习用品和油盐等生活用品。临走时,我们没有见到那位守在深山里的老师,但我想象中的那位老师的身影在我脑海里一直盘旋至今。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太行山区的一所小学,那是今年4月的一个雨夜,我居住在农家。清晨,我早早起来散步,无意闯进了一座小院,抬头细看,才发现这是一所山村小学。也许是听到了动静,屋里出来了一个头发蓬乱的妇女。这也是一个坚守大山的教师。她家在几十里外的镇上,她已经在这里教学30年了。她不仅要在这里操持学校的一切,还要操持自己家的生活,更要为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操心。这个院子和教学楼就是她呼吁大家集资建起来的。我对女教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1200年前,有位文化人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这首诗充满激情,既缠绵又坚贞。诗人用春蚕和蜡烛来比喻一种情绪,而今人则用这诗句来颂扬那些为中华民族传承文化的老师们,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