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思接千载访故城
不宁的永宁寺
古城墙,阅尽人间春色
落在荒草中的一滴泪珠
北垣巍巍常在心
洛阳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9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9月初,洛阳网《河洛文苑》的20余名网友结伴同游了永宁寺塔遗址、汉魏故城遗址等处。活动结束后不久,网友们接连在《河洛文苑》(http://bbs.lyd.com.cn/forum-63-1.html)上发表了文章,记录此行的所见所想。本报今日特选取几篇佳作,以飨读者。 ——编者
古城墙,阅尽人间春色
□ 柳风
  这是一段古老的城墙。

  这是一段沧桑而悲壮的古城墙。

  它穿越幽深的历史隧道,它纵跨人类十多个世纪。虽然满身疮痍,刀痕累累,而今,它仍然矗立在汉魏故城的东北方,仍然矗立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

  它背靠邙山,面临洛河,头顶湛湛蓝天,脚踏千里沃野。它如同一轴漫长的历史画卷,在向世人展示着人类历史进程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它又如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个有关血与火的悲壮故事。

  据史书记载,早在西周时期,这里就已经涌现出一座规模可观的城址,就竖起了巍巍城墙。而后经过光武复汉、曹丕代汉、司马代魏、北魏南迁,分别建立了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家王朝。这些王朝的城池建立,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固和改建的。由此看来,这道城墙至北魏亡国,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了。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今,它仍屹立在世人面前。

  金秋时节,我来了,我怀着崇敬来阅读这部厚重的历史,瞻仰这古老的城墙。

  我走近城墙,这城墙已倾颓,高高低低、坑坑洼洼、宽宽窄窄,蜿蜒曲折而去。我分明还看到那城墙上密密麻麻的夯土层的棍子眼,那厚厚薄薄叠压着的夯土……我的心情是激越,还是沉重?我不知道,我只是在不停地寻觅着、思索着。我拾得碎瓦一片,这是不是城楼上的汉瓦?我拣得青砖一块,这是不是城堞上的晋砖?我拾得锈铁一段,这是不是当年北魏抵御外侮,厮杀时的刀枪剑戟?

  我站在城墙上四下望去,只见一派生机。城墙高高低低,掩映在绿树野花之间;秋庄稼尚未成熟,还在吐露着碧绿;挂满了果实的苹果树、石榴树,向人们袒露着骄傲的胸怀。看脚下,榛莽遍地,杂草丛生,成群的飞鸟也来这里落脚栖息。雨后的秋阳,还带着湿漉漉的潮气,给这道城墙以及周围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朦胧的金色,似烟似雾,似歌似诗。不远处,隐隐传来塔上的风铃声,更衬托了这里的安详和宁静。

  友人说,多美,照张相吧。

  我没吭声,饱览着这里的一切,内心渐渐涌动起滚滚潮水。我在想,我们该用什么标准,什么尺度,什么观点来评价这古老的城墙和这厚重的历史呢?

  哦!城墙没有僵死,没有沉睡,它似乎还在以鲜活的生命,在观察着历史,思索着历史,记录着历史!一千多年过去了,又一千多年过去了,它如同一个沧桑而又睿智的老者,阅尽人间春色。

  我心潮翻滚,思绪飞扬,似乎忘掉了自己的存在,置身于历史的时空之中,眼前的一切都活了起来。

  我似乎看到汉光武帝刘秀在纵刀跃马,光复汉家江山;曹操在奋笔疾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晋武帝司马炎亲率大军,远征东吴,铸就华夏统一大业;北魏的孝文帝元宏,真是个胆大包天的主儿,竟背叛祖先把都城南迁洛阳,大胆进行改革,令胡人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和汉人通婚,对民族融合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我似乎还看到,张衡独坐在灵台上,静观着地动仪的变化;蔡伦躲在汉宫的一隅,用树皮、碎布、麻头、旧渔网等材料,在研制着书写的纸张;造成“洛阳纸贵”的左思,在凝神静思,构思着《三都赋》的腹稿;郦道元跋山涉水,不畏艰险,足迹遍踏祖国河山,写就《水经注》……

  一个朝代,一个地域乃至一个民族,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发展起来的,壮大起来的,繁荣起来的。而洛阳,在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哦!一千多年过去了,我的古城墙啊,你阅尽了人间春色,你见证了我们这个城市的历史演变;又一千多年过去了,你见证了这个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你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永恒,更是行进着的历史!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