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在有条件的区域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是我市今后5年力争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重要路径,更是我市“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分类指导”构建现代农业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结构调整:培育更多特色农产品产业
着力做好农业结构调整,是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提高农业效益、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市委九届十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调整种植结构,就让孟津县送庄镇梁凹村大为受益。该村以种植反季节蔬菜为突破口,引导村民发展蔬菜生产,种植面积超过2500亩,全村年产新鲜蔬菜1250万公斤,年产值2100万元。
村民收入大幅提高后,该村又面向市场成立了专门的蔬菜合作社,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收购、包装,统一价格、商标、销售,实现“抱团”致富,经济效益又上新台阶。
据统计,截至8月,我市新发展牡丹面积1.37万亩,新发展花卉苗木面积3.05万亩,新发展经济林面积15万亩,新发展优质红薯、谷子、花生等耐旱高效作物面积130万亩,新发展中药材面积3万亩,形成了18个特色产业专业村、85个专业植烟村……“这里面蕴含着结构调整之后,对我市农业产业升级、农民收入增加带来的美好前景。”市农工委有关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说,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质是合理、有效地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农业资源,搞好“集约”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搞好结构调整,就要做好产业规划,推进规模经营,在发展主导产业、培育品牌优势上下工夫。
今年以来,偃师市围绕邙岭黄杨、缑氏葡萄、大口蔬菜等优势产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新发展花卉苗木面积1000亩、葡萄面积2000亩、蔬菜面积600亩。洛宁县围绕林果产业,按照“突出优势、连片栽植、品牌发展”思路,政府为农户免费提供苗木,新发展特色水果面积1.63万亩,形成了苹果为主、干鲜果兼备的23.5万亩林果基地。嵩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一乡一品”思路,形成木植街食用菌、饭坡小辣椒、九店花川等特色产业基地,其中,木植街香菇、陆浑银鱼被评为省级无公害产品,“嵩县爬树鸡”商标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
该负责人表示,我市下一步将继续围绕区域优势,通过政策体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调整效率,通过资源整合开辟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培育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产业链条,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土地流转:把“巴掌地”、“面条田”集中起来经营
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动力来源。
2009年,孟津县送庄镇朱寨村返乡创业农民吕妙霞开始从事草莓种植。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