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社 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截至23日,已下拨救灾资金183万元
“老有所养”,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
延安路植物“搬家”
社区“百家宴”
“17年了,提心吊胆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洛阳网广告
道路改造有点堵 这样绕行会好些
连霍高速新安段恢复通行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9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重阳节话养老”系列报道之一
“老有所养”,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
  编者按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洛阳市65岁及以上人口为531129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11%。养老问题已经日益引起市民的关注。

  10月5日是重阳节,在今年的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本报将陆续刊发“重阳节话养老”系列报道,关注我市养老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敬请关注。

  核心提示

  在我市养老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之时,哪些问题亟待重视解决?我们采访了一些市民,他们让我们感到养老话题的沉重,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的新方向。

  1 养老:数字背后的沉重

  据国际惯例,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即可视为老龄化社会。

  据市民政局老龄委统计,截至去年年底,我市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90万,约占总人口数的13%,其中,城市区约有30万人,而且老年人人口数正在以平均每年3%的速度增长。

  这些年来,我市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促进我市养老机构的发展,但相比养老需求的“胃口”,这些措施还略显不足。

  据市民政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我市目前登记备案的社会养老机构只有40多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家,而且这些机构经营状况多处维持阶段。

  2 剖析:年轻人面对的养老难题

  当下80后家庭多为“421”家庭,这意味着夫妻双方除要供养夫妻2人之外,还要照顾4个父母和1个小孩。他们面对着养老难题。

  【人物】李远

  31岁的李远是我市一家私营机械设备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有一个2岁的儿子;父母是农民,已年过六旬。

  23岁那年,大学毕业的李远去了浙江温州一带工作。两三年打拼后,他在温州有了自己的社会交往圈子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在他决定“扎根”异乡时,母亲突生大病。为了照顾父母,最终,李远放弃了温州的工作,回到父母身边。

  回洛后,他们夫妻每月会固定给双方父母一份生活费,其余的钱在用于房贷、育儿费等后所剩无几。李远说,像他这样的人很多,当下的年轻人在成为“房奴”、“孩奴”后,还未等真正开始赡养老人,就已经变得很脆弱。

  【人物】马俊

  30岁的马俊尚未成家,刚从部队转业回洛。在工作还没安排的时间里,他有大把时间陪父母。今年,他的父亲66岁,母亲62岁。

  “帮我把煤气罐搬上楼”、“帮我把衣柜上的皮箱拿下来”……在家2个多月时间里,马俊听到最多的就是此类话。以前在家,这些活儿就算马俊抢着干,父母也不舍得,而现在,他突然感觉父母真的老了。

  马俊说,不久前,一位上年纪的邻居自己修窗户,结果凳子倒了老人的脚骨折了。虽然自己的父母有稳定的退休工资,衣食无忧,可将来自己一旦成家,跟他们分开过,那他们日后生活中遇到事儿该咋办?

  3 政府:搭建平台促养老多元化发展

  据市民政局老龄委工作人员介绍,我市推行的养老模式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作补充”。然而,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市还存在居家(社区)养老处起步阶段、机构养老补充能力明显不足等现象。

  为了破解这些养老难题,去年9月,我市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工程;今年1月,市民政部门打造的12349热线开通,老人只要拨打12349或者一键拨号就可以享受到医疗服务。目前,该平台服务网络已经吸收30多家医院医疗资源,已有5万多人加入该平台网络。平台的建立,无疑给老人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日后还将把家政等服务行业囊括其中。

  下一步,我市民政部门欲选一些社区作为社区养老模式的试点,让老人们在这类社区能享受到娱乐、医疗、饮食、休息等服务。

  另外,在加快发展养老机构的同时,我市还将尝试发展形式多样、符合不同层次需求的其他养老产业。“比如发展养老地产等。”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说。

  4 期待:他们想这样慢慢老去

  在我市一些老人心里,他们还是希望在家里养老——即使不能和子女生活在一起,至少可以生活在熟悉的街坊里。

  去年5月,有关机构对我市100位老人养老意愿调查显示,有49%的人选择居家养老,34%的人选择社区养老,17%的人选择机构养老。

  事实上,满足吃穿住行只是养老的一个方面,老人们的心理养护更加重要。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老人们对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有这样一些希望:希望住在家里,有人能上门服务;希望养老机构就开在社区里,有专业人员来照料自己的生活,提供康复护理;感到孤单时,希望能够有人陪他们聊天解闷,得到心理安慰。

  有业内人士提出,居家(社区)养老是未来主要解决方向,但这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并提供政策支持。

  本报记者 张喜逢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