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4版:福民强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中信重工实现华丽转身
过去种地 现在“种钱”
河科大培养轴承人才 迈上国际化校企合作之路
变“管理”为“经营” 变“无形”为“有形”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9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因地制宜,以结构调整带动土地流转,伊滨区佃庄镇的现代农业“蛋糕”越做越大,农民生活越来越殷实——
过去种地 现在“种钱”
  “过去是种地,现在是种钱。”如今在伊滨区佃庄镇,这句话已成为农民们的共识。

  大家的自信,来自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甜头。

  转思路——土地流转开辟新路子

  佃庄镇共有耕地3.5万亩,土壤肥沃,农业自然条件较好。以前,农民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守着万亩良田却产生不了多少收益,一年下来每亩只落个八九百元。

  如何既能解放村里的劳动力,又能增加土地收入?

  去年,新区将佃庄镇定位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结构调整”、“土地流转”很快提上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程。

  东大郊村是该镇土地流转的首个试点。该村实行土地“预流转”,将全村3000多亩耕地按每亩每年1000斤小麦的市场价流转给企业,发展花木种植。

  抓机遇——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

  如何将3.5万亩良田利用好,实现效益最大化?佃庄镇的思路很清晰——西部整合1.5万亩土地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东部拿出2万亩土地建设花木种植基地。

  【蔬菜】做强优势产业

  先有一个好底子。

  该镇发展蔬菜产业,并不是心血来潮。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该镇就鼓励农民种植春茄,着力打造“中原春茄第一镇”。如今,该镇在蔬菜种植上已发展到土豆、丝瓜、西红柿等十几个品种,并获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称号。2008年,该镇又被确定为我市近郊蔬菜基地,并成功注册了“佃庄蔬菜”商标,实现了蔬菜装箱上市。

  如今,该镇与多家超市和蔬菜批发市场进行对接,每逢收获季节,到田间运菜的货车络绎不绝。  

  这些都为该镇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奠定了基础。

  还有一本明白账。

  今年,抓住我市现代农业“三篇文章”打捆一起做的机遇,佃庄镇引进龙头企业,同时依托蔬菜专业合作社,在西部成功流转出2600亩土地,建立起绿色蔬菜基地,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造“佃庄蔬菜”品牌。

  对种植玉米、小麦的传统农户而言,土地流转带来的收益很明显。而对于手捧“香饽饽”的蔬菜种植户来说,土地流转的效益又在哪里?

  东石桥村的老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一家四口全被拴在菜地里,一年卖菜的收入有1.5万元左右,今年,他将自己的2亩地全部流转给蔬菜合作社,两个孩子腾出时间在外打工,每年最少能挣4万元,这还不包括土地租金和返聘到基地的务工费。今后,镇里还计划为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民建立社保机制,并由基地企业为农民分红。

  “到底是亏是赚,俺心里明白得很。”老李笑着说。

  【花木】打造新增长点

  发展花卉苗木,是佃庄镇做大现代农业“蛋糕”的一个新尝试。

  今年年初,佃庄镇同各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要求各村本年度至少流转300亩以上土地发展花木种植。该镇的诚意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洛阳万紫千红花木公司投资9000万元签订土地流转合同4000亩,在东大郊村和关庄村发展花卉苗木产业。

  目前,项目一期现代农业设施已配套到位,并完成雪松、百日红等共计30多个品种1500亩苗木的定植。项目核心区将建成标准化育苗、集中展示、苗木培育生产、苗木产业化配套建设示范基地,可吸纳当地2000多名农民就业。

  眼下,项目二期正在实施中,总体项目建成后预计产值将达2亿元。

  佃庄镇一位负责人说,有不少企业相中这块宝地,佃庄镇正在积极洽谈,大招商、招大商、引进大公司运作,为剩余的1万多亩土地找个“好婆家”。

  谋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农业

  翻开佃庄镇未来10年的总体规划,观光农业、旅游业成为该镇产业空间结构规划的“五组团”之一。

  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该镇的生态旅游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汉魏故城遗址”在此坐落,“太学”、“明堂”、“灵台”、“西晋辟雍碑”、“吕蒙正故里”等历史文化遗址沿洛河一字排列。丰富的伊、洛河水系则为该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又一有力的支撑。

  目前,佃庄镇的生态旅游农业蓝图初步绘就:西部发展农业生态观光园,将发展集观光、采摘、销售于一体的绿色蔬菜种植园区。东部依托汉魏古城遗址和南部伊河沿岸旅游观光带,做大花卉苗木、盆花、盆景和鲜切花等万亩花卉产业,发展乡村文化生态旅游。

  记者 郭立翔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