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19时,备受瞩目的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大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及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西姆斯因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获奖。获奖理由是二人的研究解释了是什么让世界经济形势演化至此,下一步全球宏观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政策将作何改变。
诺贝尔奖走下神坛,在变得“有用”
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佩尔·克鲁塞尔表示,两名获奖者的研究成果解答了许多有关经济政策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问题,例如提高利率或减税将对国内生产总值和通货膨胀产生何种影响,中央银行调整通胀目标将产生何种影响等。声明中说,尽管萨金特和西姆斯各自展开研究,但其成果形成互补。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们的研究成果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如今已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必要工具。
对于这一意外的获奖组合,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从近几年获奖情况看,诺贝尔经济学奖越来越贴近现实,从高高的神坛走下来,特别是要为应对乏术的各国政府寻找解决危机之道。
一直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奖标准是重视对经济理论框架的巨大贡献,创新和经典是两大标准,大多数获奖者都是某一领域的奠基人、建构者或是理论创新的颠覆者。但在当前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复杂的世界经济中,人们希望诺贝尔经济学奖与现实更加贴近。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杜丽群说:“研究成果应基于经济科学的应用性特征,要求能对时代紧迫的经济学课题的研究和探索作出突出贡献,而且要求能对现实经济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宏观经济形势,政策举足轻重
正在世界各国为走出经济泥潭开各种药方的时候,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侧重了宏观经济与政策的关系,意义非同一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诺贝尔奖的评选反映出对宏观政策效果的关注,同时也凸显市场对一系列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效应。
“某种时候经济危机是政策失误导致的自我实现的危机,无论是美国长期低利率导致的次贷危机,还是西方国家长期的高福利政策以及凯恩斯的政府扩张政策,甚至是国内超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都为危机埋下了隐患。”张茉楠说,研究经济与政策的相互作用在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国常常通过经济政策干预本国经济运行与周期波动,但这些政策会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以及汇率变化等渠道对他国经济产生重大的外溢效应。世界形势为何会是今天这样,其中一个重要变量就是政策。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分析认为,对任何一项政策,理性经济人都会调整自己的博弈策略,调整应对的结果是使政策失效,即中国人讲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预见到下有对策,政府的最佳政策是“不折腾”,无为而治。
此次获奖成果,能否成为药方
颁奖现场专家分析说,此次诺贝尔经济学奖所强调的就是“预期”,称所有问题的焦点都有关经济未来的预期:要解释经济危机的原因,结合事实数据寻求答案,分析失业率和GDP之间的关系。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经济学教授埃娃·默克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利用两位获奖者的研究成果分析宏观经济并制定相应政策和发展预期。这种基础分析工具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可以被广泛应用,并将在解决眼下欧债危机等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张茉楠表示,各国都希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能够给决策者以警示,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国家都在采取“以邻为壑”的态度,缺乏国际间的政策协调,这会对他国乃至世界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自身得病,而其他国家吃药”。现在各国贸易战、汇率战、金融战已经上演,人祸远比天灾更可怕。
西姆斯表示,他的研究并非专门针对全球经济危机或某种特定经济状况,但其研究成果对于找到解决全球经济危机的方法至关重要。
杜丽群认为,在欧债危机不断加剧和全球金融市场跌宕起伏的大背景下,不能过多地指望经济学家开出良方和解药。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