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谷洛引水 运河源头
仗剑去国远游 江陵偶遇承祯
陆浑村:“问鼎中原”出于此 “陆浑春晓”醉人心
洛阳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10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仗剑去国远游 江陵偶遇承祯
□赵荣珦 徐晓帆
  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乘船沿长江东下,穿三峡,过荆门,抵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时的李白英姿勃发,心如《下江陵》诗行一般轻快,更喜的是,他在江陵与三代国师、茅山宗传人、年近八十的高道司马承祯不期而遇。

  司马承祯,洛州温人,法号道隐。他自幼学道,隐居嵩山,符箓、辟谷、导引、服饵等法术高深,后到天台山玉霄峰隐居,号白云子,遐迩闻名。武则天、唐睿宗都曾召他入东都洛阳传道,唐玄宗更遣特使迎接他入洛,亲受法箓,成了位道士皇帝。

  司马承祯深得恩宠绝非偶然,他的师父潘师正就是唐高宗、武则天的国师,而潘师正的师父更是助大唐开国、被唐高祖和唐太宗封为国师、大名鼎鼎的茅山宗道士王远知。茅山一宗,一脉相承,从此享不尽荣华富贵,司马承祯却向往清静自然。这年唐玄宗登泰山封禅回到洛阳后又召见他问道,他提议五岳各建置“真君祠”一所,正中唐玄宗下怀,他见皇上高兴,乘机提出告老还山,仍到天台山隐居,玄宗允准。于是,他南出东都,准备经江陵到天台山,不料与李白相会。

  司马承祯不仅道行深厚,而且文采飞扬,出口成章,诗文飘逸如仙。李白与之一交谈,顿生敬慕,即把自己的诗文呈上请其批阅。李白器宇轩昂,举止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这是道家最高的褒奖语,李白一听十分兴奋,当即写就《大鹏遇稀有鸟赋》一诗,以“大鹏”自比,以“稀有鸟”比司马承祯,抒发自己大鹏展翅的宏大志向。这是李白的第一篇成名大作,自江陵起,李白便欲“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与司马承祯一见如故,情投意合,无话不谈。司马承祯说到道家真谛,说到道教渊源,说到老子与上清宫,说到茅山宗传承及嵩山弟子,说到东都、嵩山的道教名流,说到历史高道,如晋代的鲍靓、葛洪,北魏的寇谦之等。李白对周朝王子晋在嵩山北的缑山成仙的传说更是神往,他后来在《感遇四首》中写道:“吾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金骨既不毁,玉颜常自春。可怜浮丘公,猗靡与情亲,举手白日间,分明谢时人。二仙已去远,梦想空殷勤。”东都、嵩山道教文化厚重,李白听得热血沸腾,感叹不已。自此,他下定决心,五岳寻仙不辞远,学道当在嵩山中。

  数日后,司马承祯与李白辞别。司马承祯去天台山,不久,即把李白列为他在天下所结识的“仙宗十友”之一,列第十位。可惜,他与李白再也未能相见。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唐玄宗召他到京都问道,深感路途遥远不便,命他在河南府(府治洛阳)济源县王屋山建阳台观,让其住持修炼,以便随时听诏。天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司马承祯在阳台观去世,葬王屋山松台。其弟子上表奏称:“(师)死之日,有双鹤绕坛,及白云以坛中涌出,上连于天。而师容色如生。”

  李白与司马承祯分手,继续顺流东下,游洞庭,登庐山,留金陵,住扬州。远游三年,最后经汝海(今河南汝州)到安陆(今湖北安陆市)。在安陆,武则天时期的宰相许圉师见李白一表人才,满腹文章,以孙女妻之。李白结婚育子,在安陆定居过了几年安稳日子。

  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初夏,李白到长安求仕。他谒张说,识张    ,拜见众公卿大夫,均无结果。第二年,他愤然离开长安。“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天长水阔厌远涉, 访古始及平台间。”(《梁园吟》)秋天,他回到安陆。安陆北望,汝海茫茫,嵩岳耸峙,再往北就是东都洛阳。求仕落魄而归,学道修仙的夙愿反而越发强烈,这年起,他终于走进洛阳,走进嵩山,一呆就是三年多。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