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届一样,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小明星璀璨繁多,“五金王”邵依雯、“小孙杨”汪顺、“小小刘翔”陆嘉腾……但他们真能像刘子歌、孙杨、刘翔一样成为奥运或世界冠军吗?
许多天才的青年运动员以城运会为跳板走向辉煌。但在他们身后,有更多同样曾是“新星”的年轻运动员陨落了。一度被誉为郭晶晶接班人的贾东瑾、横空出世的田径女将刘念、身体条件出色的男泳“希望之星”赵涛,如今安在?
专家认为,中国竞技体育存在出成绩早但成材率低的问题,“伤仲永”现象具有普遍性。
运动寿命长不了
城运会在短短的历史中交出了一份令人眼花的答卷:据不完全统计,前六届累计有28人65次超26项世界纪录、49人101次超64项世界青年纪录。然而,终成大器者与这个数字不成比例,绝大部分“希望之星”最终“泯然众人矣”。
贾东瑾的名字目前已很少出现在顶级国际大赛中;五城会上达到雅典奥运会A标的赵涛最终22岁就英年早退;而刘念,在六城会上演了女子3000米障碍超世青纪录4秒45的“壮举”后,仿佛人间蒸发了。
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副主任冯树勇几年前就说过,以田径为典型代表的中国体育,往往有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特性。田径世青赛号称巨星的摇篮,中国在参赛的11届中共收获34金,并不逊于美国这样的田径强国;然而在成人大赛中,除了朱建华、王军霞、刘翔等寥寥可数的几个名字,中国田径还有什么呢?
七城会上,田径名宿崔麟直言不讳:“10年前参加城运会的,现在还有几个是运动员?!”
即便成为名将,也面临“早衰”的危险。罗雪娟这样的奥运冠军,雅典夺冠的时候只有20岁,但比完接力后竟晕倒赛场,没两年就因为心脏问题无奈退役了。
“早衰”现象HOLD不住
多位专家指出,“早衰”现象的背后,有年龄造假的假象、兴奋剂的危害和拔苗助长的恶果。
在国际体坛上,田径、游泳等也是兴奋剂的重灾区。崔麟表示,为了出成绩,中国个别教练甚至给小选手吃药,对小选手的身体发育造成极大危害。“年龄这么小就用了兴奋剂,一长大立马就‘弹回来’,都废了。”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说,中国的许多项目在国际上的成绩是国家队不如国青队好,国青队不如国少队好。他认为,这里面也存在年龄造假的原因,“以大打小”很常见,造成虚假繁荣。
潜规则之外,首都体育学院院长钟秉枢认为,中国训练体系中往往忽视打基础,却流行提前上运动量和过早专业化的两大错误做法,令年轻选手过早积累伤病和技术定型,“出成绩是早了,衰落更早”。
郎平说过一段话:“我是26岁退役的,因为我的膝盖已经无法支持训练了。到了美国,我发现人家每天只训练两到三个小时,可36岁了还照样跳。我们练10年,相当于人家20年的训练量。”
最不缺少“伤仲永”案例的莫过于中国足球了。还记得1983年世青赛与巴斯滕并列“六大希望之星”的李华筠吗?李华筠们的最终沉沦固然缘于中国足球大环境的恶化,但教练水平低、训练方法简单粗糙也是重要原因。
锦标主义伤不起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体育社科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指出,无论是潜规则,还是拔苗助长,根源都是体育价值观出了偏差。“一说体育就是竞赛,一说竞赛就是金牌。金牌导致急功近利,因此为了金牌罔顾科学发展,甚至不择手段。”
他认为,必须改变体育绩效评价体系,以此引导各级体育部门官员转变“金牌政绩观”,进而引导教练将精力从夺金牌真正转到培养人才上去。
钟秉枢也说:“各级体育主管部门急于出成绩,给地方基层教练布置了夺金的硬性指标,并同技术职称和奖金挂钩,因此没人愿做打基础、为他人做嫁衣的事。”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