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为什么称陆羽为“茶圣”?
根据陆羽所作的《陆文学自传》,陆羽生于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因相貌丑陋而成为弃儿,后被当地龙盖寺和尚积公禅师收养。在龙盖寺学文识字、诵经煮茶为其以后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不愿皈依佛门,陆羽12岁时逃出龙盖寺,开始漂泊不定的生涯。后来在竟陵司马崔国辅的支持下,年仅21岁的陆羽开始历时五年考察茶叶的游历。
经义阳、襄阳,往南漳,入巫山,一路风餐露宿,陆羽实地考察了茶叶产地32州。他每到一处都与当地村叟讨论茶事,详细记录,之后隐居在苕溪,根据自己所获资料和多年论证所得从事对茶的研究。历时十几年,终于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研究著作《茶经》,此时他已经47岁。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研究经书典籍通常被认为是儒家士人正途,而像茶学、茶艺这类学问通常被认为是难入正统的“杂学”。陆羽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悉心钻研儒家学说,又不拘泥于此,将艺术融于“茶”中,开中国茶文化之风气,也为中国茶业提供了完整的科学依据。陆羽逝世后,后人尊其为“茶神”、“茶圣”。
欧阳修写过哪些与茶有关的作品?
欧阳修的一生,在官场上有41年,其间历尽宦海风波,但是他始终坚守自己的节操,就像好茶的品格一样。在晚年他曾写道:“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官场沉浮的感叹,也表达了自己嗜茶的爱好。
欧阳修写茶的诗并不是很多,但都很精彩,他还为蔡襄的《茶录》作了序。他喜欢双井茶,因此作了一首《双井茶》的诗,诗中描写了双井茶的特点,并揭示了茶和人品的关系。此诗为: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宝云日铸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
欧阳修和北宋诗人梅尧臣有着很深的友谊,经常在一起品茗作对,欧阳修作了一首《尝新茶呈圣俞》送给梅尧臣,诗中赞美了建溪龙凤团茶,从诗中可以看出,欧阳修认为品茶需要水甘、器洁、天气好,而且客人也要志同道合,这才是品茶的最高境界。
21 战前准备
2002年秋季开始,在副国家安全顾问史蒂夫·哈德利带领下,我们进行了对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的深度规划。我们最担心的是饥荒和难民问题。60%的伊拉克人依赖政府的食物供给生活。据估算,大约200万伊拉克人将在战争期间背井离乡。
1月15日,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成员埃利奥特·埃布拉姆斯对我们的准备工作作了详细介绍。我们计划准备食物、毛毯、药品、帐篷和其他救灾物资。我们派出了经验丰富的人道主义救援专家随军进入伊拉克。我们查明了伊拉克5.5万个食品配送点中绝大部分的位置,同一些国际组织包括世界粮食计划署签署协议,以保证有充足的食物供应。
我们也制定了重建的长期计划。我们将重点考虑10个领域:教育、医疗、清洁供水、电力、住房、交通、政府和法律、农业、通信以及经济政策。对这些领域中的任何一个,我们都收集资料,确定战略,设定具体目标。比如说,美国国际开发署判断,伊拉克有250所非军事综合性医院、20所军事医院、5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995个公共医疗中心。我们计划给这个国家提供大量的医疗供给,努力争取在国外的伊拉克医生和护士回国工作,培训新的医疗人员,最终把全部工作移交给一个新的伊拉克卫生部门。
最困难的部分是如何设立一个后萨达姆时代的政治体制。政府中有些人建议,我们应该立即把权力移交给一个伊拉克流亡者的组织。但是我强烈感觉到,伊拉克的第一个领导人应该由伊拉克人自己选举出来。
其余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后萨达姆时代保证公共安全。一些情报表明,一旦政权更替,萨达姆的大部分军队和警察会主动投诚。但因为最高指挥官们的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将不会被邀请归队。不过我们还是会利用其余萨达姆时代的军事力量构成新伊拉克的军警机构基础。
2003年1月,我发表了一份总统指令,即第24号国家安全总统指令(NSPD),以建立一个新的部门——重建与人道救援办公室。这个机构负责把我们的书面概念变成具体行动,其地点设在五角大楼,这样我们在伊拉克的非军事性努力和军事行动将融入相同的指挥体系之中。唐·拉姆斯菲尔德推荐退役将军杰伊·加纳领导这一机构,后者曾参与协调1991年美国军方在伊拉克北部的救济工作。加纳起用了来自整个政府的民事专家的骨干,这些专家将随时准备被派往巴格达。
战前的计划和人员准备好之后,我感到我们已经万事俱备。然而,我们很清楚自己的局限性。
经过如此长时间的筹划和等待,这一时刻已经到来。我们会在三天内开战,除非萨达姆逃离这个国家。乔治·特内和科林·鲍威尔随时向我汇报伊拉克最新进展情况。伊拉克的独裁者作出了决策,他选择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