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调查显示:九成公众支持尽快审音
“我们就目前普通话是不是应该审音作过一项调查,调查的结果是超过94%的人认为必须审音和必须尽快审音。”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在此次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成立会议上说。
什么是普通话审音?国家语委原副主任、审音委员会学术顾问曹先擢在《谈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一书中说道:“语音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语音的规范,是普通话确定和推广的基本条件……消除普通话内部的语音分歧,这便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问题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曾进行过两次普通话审音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语言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对普通话语音标准有了新的需求,开展审音工作既是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需求,也是满足现代语言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同时还是切实推动语言文字事业科学发展、提升语言文字工作服务党和国家事业的能力的需求。”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说。
2 新一轮审音面临更加复杂的语言生活状况
“悄然”的“悄”读“qiāo”,还是“qiǎo”?“六安”的“六”读“lù”还是“liù”?法国戛纳电影节的“戛”,该怎么读……
“距离上一次审音已经过去30年了,现在还执行当时的文件,但是语言生活发生了变化,原来审音的理念在今天不一定完全合适。”李宇明说,这30年,日常使用的器物和从电视、网络中接触到的器物和知识等,都跟30年前大不相同了,人们接触普通话、外语的机会也与30年前大不相同。
“这些变化必然为普通话语音带来许多新的需要处理的问题。”王洪君说,“启动新一轮审音工作的需求很迫切。”
那么此次审音和前两次审音相比,面临什么样的新挑战?
“审音工作不仅要解决单个字词的读音问题,还要为普通话审音确定一致可用的可持续的原则,能够据此解决在今后一段时间里随时可能出现的审音问题。”“普通话审音原则制定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课题组组长刘丹青说,“此次审音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前两次更加多样,从北京到地方,从海内到海外,从现实到网络,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多和传播手段的丰富,社会公众对公共事务包括用字、读音之类语音文字规范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也前所未有,审音工作必将面对更多的社会舆论的期待和压力。”
3 力求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参与
“审音委员会由来自语言学、教育学、普通话研究以及播音主持、科技名词、地名、民族语言等领域的专家组成。”李宇明介绍。
普通话审音网(www.pthyygf.org)于28日同时开通,国家语委希望通过网站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及时解疑释惑,并适时公布新世纪普通话审音工作阶段性成果,力求在研究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参与,使研究成果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王洪君说:“从学术上来看,普通话的审音和规范需要考虑到语音发展和方言自身的规律,需要考虑社会的因素,比如说人员流动、物质流动、文化交流等造成的语言和方言接触,以及接触双方的特点,比如经济地位高低等等,这些都有影响。要考虑到电视、网络新媒介和中小学教育的语音规范的强大影响等。”
“普通话审音和规范需要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同样需要汉语言文字学的许多知识,需要很好地了解和顾及我们社会的状况,我们社会中使用普通话语音的直接状况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不同需求。”王洪君说,“在广大民众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利用新的研究手段,重新了解社会上普通话使用的实际状况和疑惑问题,吸取之前审音工作的成果,深入研究决定语音变化的多方面因素及其权重,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审慎提出新的方案。” (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