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鼎门遗址博物馆 莲心儿 摄 |
|
核心提示
宏大的宫殿、雄伟的建筑、整齐的里坊、繁华的街道、热闹的码头,还有广阔水面上的点点白帆……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展现的东都洛阳胜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人们对隋唐洛阳城的关注。
史书记载,隋唐洛阳城自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兴建以来,历经隋、唐、五代和北宋诸代五朝,历时约500余年,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隋唐洛阳城到底什么样?
1 营建东京“心在宏侈”
据《隋书·炀帝纪》记载,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丁未,诏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和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隋东都城。
宇文恺是中国古代最有成就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专家之一,西安大兴城就是出自他的手笔。宇文恺“揣帝心在宏侈”,于是根据洛阳山川、河流的自然条件,把隋东都城规划设计得十分宏大,集政治、经济、对外交通和观赏于一体。
《大业杂记》上说:“(隋东都城)西距王城,东越瀍涧,南跨洛川,北逾谷水。”都城居中,西苑在西,通济渠在东,“自苑西引谷、洛水东注于洛”,以黄道渠为纽带将三者连为一体。
据记载,隋炀帝兴建隋东都城,每月役丁200万人。其中筑营城者70万人,建宫殿墙院者10多万人,土工80多万人,木工、瓦工、金工、石工共有10多万人。
隋东都城由宫城、皇城和郭城三部分组成。郭城内分布着东西成排、南北呈行的里坊103个以及北市、南市和西市3个商业市场。建国门大街、长夏门大街、建阳门大街等数十条大街小巷纵横于各里坊之间。
隋东都城建设之初谓之东京,隋炀帝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改曰东都。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隋唐洛阳城遗址的规模和布局,大体上还保持着隋东都城初建时的基本规模和布局。
2 皇城在前 宫城在后
经过考古工作者多年来的工作,隋唐洛阳城的位置、规模、整体布局及主要文化内涵已被基本查明。
宫城、皇城是隋唐洛阳城的核心,位于郭城的西北隅,也就是说隋唐洛阳城的中轴线偏于郭城的西半部。市考古学家方孝廉认为,这是宇文恺根据隋炀帝的授意,结合隋东都城的功能,利用洛阳周围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宫城、皇城的南北中轴线北依邙山的翠云峰,南对龙门山的伊阙口。如今,我市已经、正在和将要修建的定鼎门、应天门、天堂、明堂等遗址保护工程,就位于隋唐洛阳城的中轴线上。
宫城是皇帝布政和生活居住的地方,曰紫薇宫。皇城曰太微城,分为南城和东城,分别在宫城的南面和东面。根据记载,皇城是中央衙署的所在地,南城内宫城南门外分别有东西朝堂、门下省、太府寺、内史省等;东城内有司农寺、太常寺、尚书省、都水监、大理寺等;东城以北还有含嘉仓城,城内含嘉仓是隋唐两代中央政府设置的大型粮仓。
方孝廉说,根据考古发掘,皇城南城的西边缘大致在现在的西工区影院街,而皇城东城在现在的老城区南大街、北大街以西,东城与宫城的交界处在现在的老城区金业路上。
供隋炀帝观赏游玩的西苑则在城西,苑内建十六院,苑东有积翠池,谷、洛水由皇城前的黄道渠注入城东的通济渠。
3 里坊规整 商业繁荣
洛阳城郭城平面近方形,南宽北窄,面积约47平方公里。郭城内、皇城东城以东、黄道渠和通济渠以南,均有里坊区。目前,南里坊区已探出南北街12条、东西街6条,北里坊区探出南北街4条、东西街3条。
市文史学家赵跟喜介绍,里坊一般为方形或近方形,长宽各500多米,四周建有坊墙,坊内设十字街,四面开门。坊内往往居住着达官贵族,一些里坊还设有门卫。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寓居的履道坊,就位于郭城的东南角。
隋唐大运河开通后,洛阳担负起南粮北运的任务,同时也成为四方贸易的重要集散地。从西域运来的玉器、马匹、玻璃制品等从洛阳流向东南腹地、东北边塞,甚至远达海外;从东方运来的大米、布帛、瓷器和珍珠等,又被从洛阳贩往西域。
洛阳早就建了物流集散三大市场:北市(隋通远市)、南市(隋丰都市)和西市(隋大通市)。市内店肆林立,珍货山居,胡商济济。其中规模最大的南市有4个里坊,总面积达10多万平方米,集中了120个行业3000多家商铺,在这里曾发掘出唐宋道路、各类建筑基址20多处,出土文物千余件。
4 隋唐风貌 即将再现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把洛阳作为行宫,号洛阳宫,并两次下令对其进行修葺。唐高宗即位后,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武则天临朝称帝,改国号为周,“改东都为神都”。中宗即位,“复国号为唐”,“复神都为东都”。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枢,洛阳城曾发挥重要作用并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随着大遗址保护工作的积极开展,目前,我市的隋唐洛阳城宫城核心区以及中轴线重要文物遗迹保护展示工程已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重点示范项目,隋唐洛阳城“一区一轴”复活性保护展示项目将用3年至5年时间建成开放。届时,隋唐时的洛阳城风貌将再现于世人面前。
(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付薄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