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深 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洛阳, 向“竭泽而渔”说不
高档酒店建设: 洛阳旅游业的一次突围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11 月 3 日 星期    【打印】  
连续7年增殖放流,累计投放各类水生生物近3600万尾(只)
洛阳, 向“竭泽而渔”说不
  鱼苗被投放到伊河中。 记者 梅占国 摄
  核心提示

  10月25日,50多万尾(只)水生生物在伊滨公园龙门古韵段放流,拉开了我市2011年渔业增殖放流活动的序幕。今年已是我市连续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的第七年。七年来,我市渔业增殖放流活动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放流生物品种和放流区域不断增加。

  起步较早

  从2005年起,洛阳就开始在洛河流域投放鱼苗,当时全国还未广泛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市渔政站有关负责人介绍,受诸多因素影响,进入21世纪,我国水生生物资源不断减少,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部分水域呈现生态荒漠化趋势,外来物种入侵危害也日益严重,养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于2006年出台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并为依法实施水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三项养护行动,其中就包括渔业资源保护与增殖行动,即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增殖手段,积极主动恢复渔业资源。

  2007年之前,全国尤其是内陆城市开展增殖放流的还很少,规模和影响也十分有限。我市提前意识到增殖放流的重要性,于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在洛河内投放鱼苗。当时的增殖放流除使用市财政资金外,还利用了部分民间资本。今年已是我市连续第七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2007年,国家财政开始对增殖放流进行支持,一批省市才逐渐展开探索。最近几年,各地增殖流放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力度加大

  近年来,我省按照《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要求,每年在黄河流域补充和恢复黄河鱼类种群资源,促进和保护黄河水域的生态平衡。随着财政资金逐年增加,我市的增殖放流力度也不断加大。

  从2007年开始,除洛河以外,我市还在黄河流域开展放流;从2009年开始,我市又将伊河流域纳入增殖放流范围。范围扩大,放流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已累计投放各类水生生物近3600万尾(只),投入各类资金2300多万元。

  近年来,增殖放流活动越来越科学规范,经过不断探索,品种搭配和结构更加合理,对不同层次的水域,放流更具针对性。市渔政站工作人员介绍,放流品种在水域中都是根据其各自特点,有着各自不同的“任务”。比如花白鲢又称“食藻鱼”,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草鱼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螃蟹爱吃水草、螺蛳和水底有机碎屑;甲鱼喜欢沉在水底刮食腐殖质等。

  增殖放流是一种综合防治的生态措施。所有的放流品种,都有助于保护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扩大野生水生生物种群、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其中,大部分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对于一些濒危或稀有水生生物,放流还能起到保护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的作用,如我市放流的黄河鲤鱼和银鱼鱼苗。

  仍需努力

  10月25日,我市在伊滨公园龙门古韵段放流13个品种50多万尾(只)水生生物,拉开了今年增殖放流活动的序幕。此次放流,是我市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考虑并且实施生态保护的一次有益尝试。接下来,我市还将在黄河、洛河流域开展更大范围的放流活动。

  根据估算,经过连年来的增殖放流,我市渔业中经济鱼类的专业捕捞量增长幅度在10%以上。下一步,我市计划对境内伊河、洛河流域水质进行监测,并对不同流域中水生生物资源量进行调查摸底,掌握最新情况,从而为增殖放流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更好地通过人工干预促进生态平衡。

  有关人士认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目前恢复水生生物资源量的有效手段,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我市应该更多地考虑将生态保护和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列入发展规划,并在保护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在开发建设的同时进行保护,避免“先破坏,后养护”。

  业内人士建议,我市应继续加大增殖放流资金投入,制定长期规划,不断规范和进行科学指导,避免无序放流,改善放流效果;跟进保护措施,增加渔政执法人员,加大对非法和过度捕捞的巡查和打击力度;继续通过群众参与和媒体宣传,扩大增殖放流的社会影响,提高市民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的自觉性,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             记者 石蕴璞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