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母(前右)和村里人送董耀武(前左)去认亲。 |
|
核心提示
在洛宁县上戈镇柏树嘴村,正发生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善良的夫妇收养了一名走失的8岁男孩,让他温暖地度过了29年,并不断帮助他寻找亲生父母。终于,孩子家人有了下落。可面对养父母数十载的养育之恩和魂牵梦绕的血脉亲情,他该何去何从?
1 “我没地方去,就跟着你吧”
“我家好像在山里,爸爸叫赵连池(音),妈妈叫葛姿英(音),哥哥叫赵和明(音)……”这些就是今年37岁的董耀武(原名赵建洲)对家的记忆。
1982年秋天的一个下午,一名8岁男孩偷偷跑到离家很远的动物园玩。玩兴正酣时,一个男子对他说:“走,跟着叔叔,去给你买好吃的。”
“我跟他上了火车,他不给我买吃的,我就趁着人多时下了车。”董耀武说,当时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扒上了另一列不知开往何处的火车,在车上讨了些吃食。不知过了多久,火车停在一个车站,刚刚睡醒的董耀武迷迷糊糊地跟着人流下车走出火车站,又随着几个人上了一辆中巴车。
车上,董耀武看见一个中年男子的背影与父亲的背影有几分相似。中年男子下车后,他就一直跟着中年男子。“你到哪儿?”中年男子看这个孩子一直跟在身后,终于忍不住回头问道。男孩说:“我没地方去,就跟着你吧。”问明情况后,中年男子觉得男孩很可怜,就决定先带他回家。
就这样,董耀武来到了现在的家——洛宁县上戈镇柏树嘴村。那名中年男子叫董玉林,成了他的养父。
2 29年,爱始终围绕着他
当时,董玉林和妻子王麦丛已经有了两个女儿,一家四口靠种地生活。虽然日子过得很紧张,但男孩的到来还是让董家上下惊喜不已。刚到家,董玉林就给男孩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耀武”,希望这个孩子将来能光耀门楣。
“那时初秋,山里很凉了,哥哥却穿着蓝色背心和裤子,脚上穿双拖鞋。”大妹妹董雪霞说,母亲马上从邻居家找来一身干净的厚衣裳给董耀武换上。
耀武刚到董家时,董玉林考虑到男孩家人肯定会到处找,但孩子也可能日后跟自己生活,便去县民政局做了备案:一来给孩子上个户口,二来如果孩子亲生父母通过民政系统寻找,也容易找到。
几个月下来,县民政局也没有接到有人寻找孩子的消息,于是耀武的户口便落在了董家。
29年里,爱始终围绕着董耀武:为了让耀武能继续读书,董玉林夫妇从自己口粮中省下吃的去换钱,自己则以野菜、稀粥充饥;每年过年,耀武都能穿上王麦丛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新衣,两个妹妹的棉衣则是“大的穿了小的穿”;妹妹们用打工挣的第一笔钱,为哥哥买了第一套西装、第一双皮鞋……
1998年,积劳成疾的董玉林离开了这个家,王麦丛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从此,董耀武和两个妹妹董雪霞、董雪丽便扛起了这个家。
董雪霞说,自打父亲去世,哥哥几乎承担起家里所有的农活,母亲想要下地帮忙,他却固执地让母亲在家歇着。
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温暖着董耀武。但是,29年里,董耀武也一直有一个不愿说出口的心愿:找到亲生父母。
3 “不管能不能找到,这里始终是你的家”
其实,帮董耀武找到亲人,一直是董家人的心愿,也是董玉林的临终心愿。
2002年4月,28岁的董耀武“很不在意”地向王麦丛询问自己来时的情况,王麦丛知道了儿子的心思。一个多星期后,王麦丛托人卖掉家里的一头小牛和一些黄豆,为董耀武凑了1000多元路费。
王麦丛把1000多元钱交给董耀武时,他急了:“妈,你啥意思?我没打算出去寻亲!”王麦丛安慰他:“去吧,不管能不能找到,这里始终是你的家。”
在一家人劝慰下,董耀武凭着昔日模糊的记忆踏上了寻亲路……但时隔太久,加上人海茫茫,七八天后董耀武回来了。
不过,家人并没有放弃为董耀武找亲人。2009年,董雪霞无意中发现一个叫“宝贝回家”的网站可以帮助寻找失散亲人,于是为哥哥做了信息登记。今年10月25日,她又一次为哥哥进行了登记,还特意把“赵建洲”这个名字填写了两遍。
很快,这个信息开始在网民志愿者中迅速传递。成都网友“老中医”根据信息中的万县、磁县、顺平等信息,先后在成都和重庆进行了查询,但没有结果;10月27日,河北组网民志愿者“糊涂哥”,觉得“赵建洲”的家可能在河北省保定市的顺平县,随即委托在顺平公安局工作的朋友进行查询。
几经周折,让人兴奋的消息传来——董耀武的不少情况与顺平县安阳乡新建村一户人家的信息吻合。最终,网友们几经联系,确认这户人家的户主葛天宝就是董耀武的舅舅,葛天宝也认为董耀武就是29年前走失的亲外甥赵建洲。
终于找到亲人了!
11月2日,本报记者和数名“宝贝回家”网的洛阳网友赶赴洛宁柏树嘴村,把董耀武和董雪霞送到了洛阳火车站。在妹妹的陪伴下,董耀武坐上了开往保定的火车,踏上了回家的路……
骨肉相聚后,赵建洲(董耀武)又将在有血缘关系的自然血亲和非血缘关系的拟制血亲间作出怎样的抉择?本报将继续关注。
记者 鲁博 张喜逢
实习生 薛旭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