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生活本雅致
白云山流云
冲动有时能成事
古道,一轴长长的诗卷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1 年 11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旅人凝望
古道,一轴长长的诗卷
□村姑
  白陉古道 秋荷仙子 摄
  踏上白陉古道,就像打开了一轴长长的诗卷。

  群山耸立,水萦谷环,太行山就以这样不羁的姿态横亘在晋豫之间。勇敢的先民们劈山、凿石、铺路、架桥,在崇山峻岭间织就了一条长长的丝带。它从山底爬上山腰,在山腰盘旋缠绕,又越过山顶,向山外青山处延伸……

  古道是一部气势恢弘的英雄史诗。峭壁直立,猿猱欲渡愁攀缘,先民们却依傍山势,因地制宜,用整齐的石块从山脚叠到巅峰,一层层砌出充满智慧的“七十二拐”,于是,绝壁变通途。悬崖万丈,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先民们却巧借山势,凌空筑路,或穿隙而过,或绕石而行,或凿壁而通,或垒岸以成,盘出一条上倚危崖下临深渊惊心动魄的“悬天古道”。两山耸立,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先民们劈山锻石,然后肩扛背驮运至山涧,垫沟填壑,巧妙施工,架起一座稳如泰山的“行巅第一桥”……

  我漫步古道,留心细看,有的铺路石上刻有字符图形。这些字符笔法并不流畅,岁月的风雨、行人的足迹已把它们打磨得模糊不清。这是先民们留下的“诗句”吧?劳作之余,他们以钎为笔,在铺路石上镌刻下心中所思。

  有些字符像心、像花、像星,这该是小伙子的创作吧,他可是遥望着家乡的方向,想着那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采桑姑娘?他所刻下的是绵绵不绝的思念,还是望穿秋水的忧伤?

  有的是“董庄”、“里沟”一类的地名,这是中年人的“诗篇”吧。诗里有可爱的家园,有袅袅炊烟,有依门盼归的亲人。夕阳落山,鸡群上架,牛羊从山坡上回来,君子于役,何日是归期?

  有一块石板上刻的是“礼义”二字,这是一位饱读诗书的老者的字迹吧。他白发苍苍,面容温和,虽然心志受苦,筋骨受劳,目光却越过重重山峦,与先贤圣哲交会。他把“礼义”二字刻在了石板上,也刻在了心中。

  和平的序曲字迹尚新,紧接着来挥毫的却是战争的腥风血雨。盘庚迁都安阳,古道上孟门关巍然耸立;齐晋争霸,齐师车马辚辚由此西进;唐朝平定刘稹叛乱,箭雨如矢飞向古道要地亁河寨;明清设防两百年,士兵执戟握弓长年驻守。古道无言,只留下残壁和石板上马蹄的踏痕。可是,我分明又能看到壁垒森森,刀光剑影,听到战马长嘶,号角悲鸣。千嶂里,长烟落日,映照着多少人的乡思和血泪?绵绵不绝的战争啊,是古道上悲壮苍凉的边塞诗。

  烽火暂熄之时,古道又是晋豫两地的经济命脉。货通东西,交流南北,铃儿叮当,山歌悠悠。远芳侵古道,旅人可有伤别之感?西风行瘦马,游子可起思乡之情?流水绕人家,行者可遇柳暗花明之喜?寒山千万重,贫者可有长路无尽之叹?夕阳西下,故园情浓,古道承载的又是悠长感伤的行旅诗了。

  雁去雁来,物换星移,太行不问人间事,花开叶落年复年。春到万山绿,古道浸在花香熏风之中,秋至林尽染,古道镶上明艳奇美的边。明月下,古道是宁静的绝句;细雨中,古道是婉约的词阙。碧水时时吟唱着,山鸟常常歌咏着,鸣蝉年年高诵着,这又是一首隐在太行深处万山丛中的隽永山水诗了。

  而今,鼓角悲鸣已消逝在岁月的深处,车马挑夫也成为历史的记忆。古道已卸去了军事和交通的使命,成为旅游胜地,没有了忧伤悲叹,只呈现诗情画意。那些修古道的先民的子孙们,又续写了新的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新修的陵马公路穿山绕谷,把便捷和安全送到了山里,也把奇山异水奉现给外界;悬崖绝壁上的十里河电站,把光明和欢乐带到山里,也把智慧和毅力展现给世人。

  如今的山里人,既连接着现代文明,还享受着远离尘嚣的宁静。碧水如玉,青山如画,民风古朴,礼义长存。人们田里种豆,溪边放牧,路旁卖山果,家里开客栈,任凭斗转星移,世事变迁,这里依旧是一首淳朴优美的田园诗。

  古道啊,一轴长长的诗卷,承载了多少韵味悠长的诗篇……

  相关链接

  白陉古道在殷商前修建,使用至20世纪70年代。它是太行八陉(从南往北分别是轵关陉、太行陉、白陉、釜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中的第三陉。它东起河南辉县市博壁镇的白鹿峰(一说白甸村),故名“白陉”,西侧则辐射古之潞安(上党)、长平(泫氏),即今长治、高平市,原来全长150公里,目前仅保留下来5公里。在漫长的历史中,白陉古道一直是贯通晋豫及江南诸省的一条咽喉要道,也是太行八陉中最险峻和景色最好的一条古道。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