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市区西南部,北至周山,南至洛河,规划面积23.3平方公里。
【发展规模】截至去年年底,已开发面积14.3平方公里,共有企业96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1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56%。去年,实现企业总收入255亿元,税收19.1亿元;今年前8个月,实现企业总收入157亿元,税收17.9亿元。
【主导产业】以硅电子材料、新材料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钛、钼、钨类新材料及锂电池等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适度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制药。
【发展历程】成立于1992年10月的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在全市可谓产业集聚区的先行者。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孟建国认为,经过近20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日趋成熟,尤其是在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历了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阶段,目前正面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企业调整的提升阶段。
结合我市工业领域的优势资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结合自身产业特色,自成立以来相继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辐射带动作用好的重大项目:早期主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高端精密轴承等,近年来着力培育硅电子材料、钛钨钼类新材料以及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集群,概括而言就是 “4+2”特色产业格局。
孟建国介绍,“十一五”前,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并没有如今清晰,“十一五”时期通过逐步培育硅电子材料、钛钨钼类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并对原有产业进行重新梳理,“4+2”特色产业日益清晰。紧紧围绕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开展产业链招商,策划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对未来产业聚集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高新技术大项目,引进产业链上下游关联项目。同时,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每年2000万元的产业引导资金,重点向上述产业进行倾斜。
在硅电子材料产业中,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拥有中硅高科、尚德、鸿泰半导体、金诺机械、八佳整流器、尚达太阳能等多家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成为国家硅材料及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决策者清醒认识到,当前还存在创新要素集聚度不够、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且集聚程度不高、现代服务业比较薄弱等问题,正处于二次创业的十字路口。
“如何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在全市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我们思考后,初步设想通过经济转型、产业提升、企业调整,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真正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一座科技城。”孟建国说。
【发展展望】做全市的传统产业创新基地、高新产业培育基地,这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定位。
孟建国表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坚持国家级高新区的历史使命不动摇,将更加注重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创新要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从过去单纯注重工业实体经济的发展,转变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
在硅电子材料产业方面,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将在主体区内发展硅光伏产业总部经济、研发中心和相关现代服务业,向下延伸除硅材料生产外的硅切片、电池片及组件生产、太阳能电池应用等产业链条,重点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如尚德公司计划将现有太阳能电池片规模提升至800MW,1G规模的太阳能电池片组件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中。
围绕新材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将规划发展以钛钨钼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建设投资28亿元的洛钼金属材料及硬质合金项目、投资10亿元的钨金属制品及钨合金深加工项目;支持725所钛装备产业发展;总投资36亿元的中航锂电产业园投产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将成为全国领先的锂电池产业基地。
孟建国透露,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并结合自身实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又谋划了四大新兴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制药与器械、高端智能装备、现代服务业,其中现代服务业又细分为总部经济、研发中心、金融、文化、创意、物流等。
本报记者 李松战 特约记者 王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