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洛阳博物馆(老馆):满腹藏“锦绣”默然处闹市
洛宁魁星楼: 造型别致历史久 半截入到天里头
秦停村:始皇歇脚得村名 今修水库灌良田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12 月 8 日 星期    【打印】  
洛宁魁星楼: 造型别致历史久 半截入到天里头
  魁星楼
  简 介 洛宁魁星楼,位于洛宁县城老城东南角的古城墙内,始建于宋代,明、清两代进行过整修,最下层为正方形,第二层和第三层为八面棱柱体,封顶为八棱形锥体,锥尖固定一圆球,造型独特别致。洛宁魁星楼于2007年被批准为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悠久 几毁几建

  魁星楼又名聚奎楼,是奉祀“奎星”和“梓潼帝君”的地方。“奎星”是主管文运的神,历史上的魁星多指道教中的“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据说钟馗是主管科考命运的文曲星,所以为科举时代的读书人所虔心奉祀。“梓潼帝君”也称“文昌帝君”,是主宰利禄的神,玉帝命他掌管天下“文昌府”和人间的禄籍。

  洛宁魁星楼始建于宋代,据洛宁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曲少波介绍,古文献中记载有“大成坊东宜构奎楼,以助文峰”。从中,我们可以推测,当时的洛宁文庙应在洛宁老城文庙东侧,即现在的洛宁第二实验中学东操场南端。

  魁星楼历宋、元两代,虽然几经修葺,但后来还是坍塌了。岁月荏苒,到明万历年间,先后在洛宁任地方官的米成钟和杨如松,都有志在原址上重建魁星楼,但不知什么原因始终没有动工。到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贾宗悌被派任永宁(即现在的洛宁)知县,他又计划把魁星楼迁建在洛宁老城东门外,但也没能实现。直到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时任永宁县令的乔姓官员终于下定决心重建魁星楼。他让官员捐出一些俸银,又发动老百姓捐款。当时,正值炎炎夏日,乔县令常常亲自督工,又指派专人置办材料,没有人敢懈怠。不到两个月,一座“栌拱崚嶒,轮奂美矣”的魁星楼建成了。

  工程竣工后,当地邀请佥都御史李炳为魁星楼撰文作记。李御史欣然提笔撰文,写道:“有宋开基,天示文章之精华,五星井聚而英贤继起,盖一代奇逢也。孰谓嶕峣人文之兴,非籍此楼阁以为之兆乎?”大意是,谁说永宁人文之兴盛不是借魁星楼的庇佑呢?李炳又说:“凡学,官先事,士先志。事之未克成,官之责也;事成矣,而志弗辨,诸士之忧也。”他希望永宁的每个学子都要秉烛奋读,成为仁义良才,不论到哪里,都不要玷污先哲,不要愧对神明,不要辜负师长。这样,魁星楼就会永放光辉,名垂千古。

  明末,魁星楼又一次毁于战乱。直至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会稽人程玚任永宁县令,在洛宁老城东南隅又重建了魁星楼。

  ■造型别致 半截入云

  魁星楼于清代被重建后,在当地开始流行一句顺口溜:“永宁有座魁星楼,半截入到天里头。”可见当时魁星楼的雄奇。

  重建后的魁星楼高约18.2米。楼基为砖砌长方形高台,长13.1米,宽12.4米,高3.2米;北面有砖砌台阶可供登临;周围有迴檐走廊,木雕细致精美,挑檐四角上翘,凌空欲飞;正面小门上有一副砖刻对联“人能为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横批是“文光普照”。

  魁星楼第二层和第三层都是八面棱柱形,每层高约3米,东西南北楼面墙上各有一个小拱门。第二层正面小门砖面上刻有对联“肇启斯文盛,崇封祀典隆”,横批是“佑护后人”。第三层正面小门两侧砖雕刻着“金熬辉紫霭,银管点青云”,横批是“聚魁楼”;东面门额上刻着“射斗牛”三个字;西面门额刻着“凌霄汉”三个字。楼顶为砖砌八棱形锥体封顶。

  魁星楼刚建成时,每层之间都为砖砌仿木结构,有木梯可供人们上下登攀。可惜的是,木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大火烧毁。

  记者 鲁博 特约记者 冯合理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