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喷泉(魅力洛阳银质收藏作品) 唐振明 摄
点评:人与现代都市的和谐,对摄影师来说的确是个考验眼力的题目。拍摄者虽然选择了很多摄影人偏爱的灯火辉煌的夜间广场,但没有忘记融入人的踪影,增添生动的元素。观赏五彩喷泉的人们一字排开,或携手、或拥抱,与阵列有致的泉水恰成呼应,营造出和谐氛围。与此同时,湿滑的地面上映照出另一个与现实相对应的虚化画面,让整幅作品饶有情趣。 |
|
▲玉洁冰清(国色牡丹铜质收藏作品) 李宝明 摄
点评:拍摄者将一朵牡丹拍得如此纯粹,一尘不染,不由得让人心生怜爱,顿起呵护之情。白中泛绿的花瓣,晶莹剔透的水珠,更是把嫩黄花蕊层层包裹,像是襁褓中的婴儿。近距离拍摄,小景深控制,突出重点,强化细节,这应该是花卉特写拍摄的较高境界,可以看出拍摄者的严谨与细腻,影像控制精准、巧妙。 |
|
▲古今对话(魅力洛阳银质收藏作品) 程书波 摄
点评:洛阳,千年帝都,历史名城,画面中的前景“天子驾六”是其著名的历史遗迹之一。这本来是一个灰蒙蒙的、摄影者不干活的天气,尤其这类题材更容易流于平淡。艺高人胆大,作者恰恰选择了这样的光线按下了快门,由于近景浓重突出,不仅没有让照片有灰雾感,反而有了由浓向淡推远的现实空间立体感,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厚重的历史空间纵深感。古老与现实对话,使这座城市既保持了历史的厚重,又绽放出时代的气息。 |
|
▲滚动的音符(魅力洛阳铜质收藏作品) 闻建明 摄
点评:洛阳的东方红拖拉机几乎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如今依然散发着活力。新一股农业现代化的潮流正奔涌在广大乡村和田野间,而那些轮胎作为机体零部件,正被组装进新一代的动力结构之中,更为有效地发挥着作用。这张照片截取组装车间一个侧面,通过红、黄、黑三种对比色强调生产给人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 |
|
瑰宝(国色牡丹银质收藏作品) 马春霞 摄
点评:这幅作品独具匠心,把娇嫩的牡丹置放入千年的陶罐和铜鼎,精心设计,造型典雅,给人一种梦回远古、美丽穿越时空的感觉。背景的特殊处理紧扣主题,插花的设计,道具的摆放,画面的章法布局,以及左上角的题款,尽显中国传统审美情趣,优美和谐。 |
|
▲绛罗高卷不胜春(国色牡丹金质收藏作品) 任峰 摄
点评:牡丹株形端庄,花朵硕大,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被尊为“花王”。千百年来,在国人的心目中,牡丹冠绝群芳的地位从未动摇过。可就是这姹紫嫣红的“花王”却难倒了无数摄影家。众人苦思冥想,尝试拍摄手段的多种可能性,对这种高贵的花朵实现影像与人们情感的契合,拍出古人诗句里的“天香”。作者的手段和技法十分可取,营造出了视觉冲击力,在一片朦胧中展现牡丹身姿,在一片虚幻中绽放牡丹芳容,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
|
▲云漫君山(组照之一,魅力洛阳银质收藏作品) 董东风 摄
点评:老君山山体在茫茫天地间,云雾披在“身上”,一束霞光在极顶出现,正如智慧之光。老君山安然静坐,把脉世态炎凉,阅遍风雨雷电,历尽万年沧桑。这幅作品从摄影的技术层面看亦无可挑剔,景别处理得当,浓淡过渡自然,空间营造恰到好处。 |
|
▲洁如玉(组照之一,国色牡丹银质收藏作品) 陈文举 摄
点评:拍摄者用牡丹的现实影像,在数字技术的平台上呈现出古典艺术的审美意趣,与其说是作者在以现代的技术与美学的古典对话,倒不妨看做是数字影像向传统文化的致敬。 |
|
▲梦回大唐(国色牡丹银质收藏作品) 李向红 摄
点评:作品的表现力呈现在一个恰到好处的瞬间:牡丹的姿态,人物的动作与体态、情绪与神态,无不被把握在一个统一的视觉情绪高峰之中。而作者显然是在后期特意制造的虚化动感效果,令读者的观感止步于其着意的引导——梦回大唐。 |
|
▲流云(魅力洛阳金质收藏作品) 卢栾森 摄
点评:如雾,如风,如大海奔涌。冷与暖的交汇,刚与柔的交融。这是天工作画,鬼斧神工。这是风光摄影家梦寐以求的艳遇,但邂逅了此景也未必成功,因为这幅作品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对快门速度的控制,使得云海轻纱曼舞,否则就会落入俗套。尤其是两架悬在空中的缆车,为这云雾缭绕的山色赋予了灵魂,让我们顿生“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之感。 |
|
▲暖融融(魅力洛阳银质收藏作品) 李驰 摄
点评: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属世界文化遗产。经历千余年风雨,遭遇无数浩劫,卢舍那大佛依然平和安宁、慈眉笑面,俯视着芸芸众生,含蓄而神秘。如何在画面中营造石窟浑然天成的浩然大气,追溯大唐盛世的伟大与繁荣,记录今天炎黄子孙的顶礼膜拜?作者选择了雨天游龙门的特殊景象,强化了主体的表达,增强了艺术效果。 |
|
▲月色仙境(国色牡丹银质收藏作品) 涂伯乐 摄
点评:月朦胧,雾朦胧,是花在赏月,还是月在赏花?一种安宁,两样表情。这幅画让人观后顿生醉意,美妙至极。画面表现主题突出,环境交代清楚,浅浅的景深控制让牡丹花自然而然不留痕迹地融入虚幻的背景中。虽是后期刻意为之,但达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艺术贵在创新,贵在探索。 | |
为了展示洛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秀美的山川,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洛阳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艳冠群芳的靓丽风姿,推进牡丹以法律的形式成为“国花”的进程,中国摄影家协会、洛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全国摄影大展。
这次大展于今年3月启动,10月15日截稿,共收到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12766幅作品。10月下旬,经中国摄影家协会组织国家级摄影专家的认真筛选评比,共评出金质收藏作品2幅、银质收藏作品8幅、铜质收藏作品16幅、优秀作品160幅。《中国摄影报》已于11月29日第5版以一个整版的版面向社会公布评选结果。
大展期间,主办、承办各方通力合作,积极推进。《洛阳日报》和《中国摄影报》于2月28日和3月11日先后刊登征稿启事。《中国摄影报》于4月1日、4月15日、6月7日、6月21日、9月27日高密度地刊登启事和报道洛阳情况。为了扩大本次大展的影响,主办方在日平均点击量高达700万人次的腾讯网图片频道为本次“大展活动”开辟了活动宣传专区征集作品,并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中国摄影报活动在线、大众摄影网、国际摄影网、佳友在线摄影网、中国文化摄影网和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广东、山东、安徽、重庆、四川、湖北、南京、青岛、无锡等近百家摄影网站发布征稿启事及相关报道。据业内人士称,在专项同类活动中,“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全国摄影大展的宣传力度和影响力是空前的。
2月,“大展办公室”和市委宣传部召开了重点县区宣传部长会议,对大展活动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而后各县区及重点单位分别召开了摄影家协会会议,层层动员,深入发动。作为承办方之一的《中国摄影报》利用手机报这一新兴媒体,向全国10万影友重点推介了这次大展活动的信息及拍点。有关县(市)区委、政府及景点的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认为这是展示各县风光的极好机遇,借机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旅游业发展,亲自动员,乃至直接参与活动。
大展征稿期间,组委会邀请宋刚明、康泰森等一批摄影专家于4月和6月分两批来洛采风,《中国摄影报》详细报道了专家的创作成果,对推动此次大展活动发挥了良好作用。
去年我们在同时段举办的“全国牡丹摄影艺术大展”曾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今年的大展与之相比,措施更得力,稿源更广泛,稿件数量更多,质量更高,正是“今年花更好”。这次大展分为“魅力洛阳”和“国色牡丹”两个部分。荣膺“魅力洛阳金质收藏作品”的是卢栾森的《流云》。画面中的云雾,如大海奔腾,气势磅礴。重峦叠嶂像海岛耸峙,若隐若现。两架悬在空中的缆车,为这云雾缭绕的梦幻仙境平添了生机。《绛罗高卷不胜春》的作者任峰以独特的手段和技法,营造出非同寻常的冲击力,虚实浓淡恰到好处。在一片朦胧缥缈中展现牡丹的靓丽姿容,获得“国色牡丹金质收藏作品”殊荣。
兔年岁末已至,龙年晨曦将临。大展组委会正精心安排颁奖活动,同时,又在积极努力,策划新的活动。让我们共同期待群众性摄影文化活动的繁荣兴旺,希望有更多的好作品问世。
洛阳市牡丹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刘典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