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图
李玉明 | |
核心提示
唐三彩是我国传统艺术品中的一朵奇葩。洛阳唐三彩出土早、出土多,饮誉海内外。洛阳当代仿制的唐三彩得古器物神韵,已经成为洛阳对外宣传的名片。
孟津县南石山村的高家唐三彩,是代代相传的“洛阳老字号”。其传人高水旺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1 玻璃柜中的艺术瑰宝
孟津县南石山村的高家,世世代代都有人蹲在炉膛口为唐三彩釉色的变化亦喜亦忧。改革开放以后,趁着市场需求的春风,高家唐三彩传人高水旺成功研究出高仿唐三彩制作技艺。高水旺因而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高水旺的唐三彩专题展厅——唐宝斋,就坐落于西工区王城公园西门对面的涧东路路口。
走进唐宝斋,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三彩博物馆中。玻璃展柜中摆放着一件件高仿唐三彩珍品,在灯光的映照下,斑斓的色彩中透着沉稳。我凑近端详,釉片的皴裂开花、土气的浸润留痕,无不老旧自然,得古品神韵。放眼望去,生动的“骏马”、驮着丝绸的“骆驼”、端庄的“侍女”……一件件高仿唐三彩珍品折射出盛唐繁华,闪耀着艺术光彩。
2 跌宕起伏的仿制之路
南石山村地处邙山腹地,那里遗存着大量的唐代墓葬,庄稼地里随手可以捡到古代唐三彩的碎片。20世纪初,南石山村人便开始了修补古唐三彩碎片、研究唐三彩技艺之路。高家唐三彩的第27代传人高良田在长期摸索中,仿制出的古唐三彩已能以假乱真了。南石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唐三彩复活之地,享誉业内。
然而,高家制作仿古唐三彩的核心手艺也面临着传承难题。由于只能单传,并且传男不传女,渐渐地,高家制作仿古唐三彩的人越来越少了。至八年抗战时,由于战乱,南石山村仿古唐三彩的烧制停滞。
新中国成立后,洛阳市人民政府将目光投向了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遗产。为了使之重现光彩,1952年,市文化部门特地派人去南石山村,将高氏家族中制作仿古唐三彩的代表人物高松茂等13名民间艺人请进洛阳城,在老城区北大街成立了洛阳民间工艺美术社,重新点燃了烧制洛阳唐三彩的炉火。之后,在政府扶持下,唐三彩迎来了明媚的春天,成为洛阳人的送礼佳品。
“十年动乱”时期,许多传统文化被当作封建糟粕受到唾弃,高家掌握制作仿古唐三彩核心技艺的老艺人也因此备受冲击,他们宁愿这门世代传承的技艺重归邙山厚土,也不愿子女再像自己一样遭罪。就这样,仿古唐三彩的制作技艺失传了。
3 高仿三彩的传奇佳话
从小生长在南石山村的高水旺,一直对仿古唐三彩怀着强烈的好奇。他照着捡来的古唐三彩碎片不断尝试烧制。
1983年,高水旺进入洛阳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窑炉烧制工作。后来,他被所长张迎春收为徒弟,有了学习雕塑的机会,开始了正规系统的学习。然而,制作现代唐三彩并不是他的最终目标,1984年,他毅然回到南石山村,自立炉灶,继续进行自己的唐三彩仿古技艺研究。
经过不断尝试,1987年,高水旺终于成功烧制出一件仿古唐三彩马。高水旺说,这件仿古唐三彩马烧成后,一个朋友到他家中串门,恰逢他不在家。朋友看到这件仿古唐三彩马,便随手搬了去。谁知,竟被市场上的买家当作真品买走了。几经转手,这件仿品引起公安机关的注意,侦查人员顺藤摸瓜,找到了高水旺这个“文物倒卖商”。自然,他要费番口舌解释清楚。
后来,高水旺的仿古唐三彩手艺愈加炉火纯青,获得了社会认可和许多奖项。
4 展示艺术的未来窗口
面对长久以来唐三彩市场的无序竞争,高水旺决定走做大做强之路。
1998年,高水旺在南石山村创办文物复仿制品设计生产公司,注册“九朝”产品商标,增添了全新的工艺生产线。2007年,高水旺投资建设的唐三彩专题展厅建成。同年,他申报的唐三彩传统制作技艺也成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高水旺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随着我市创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热潮的掀起,高水旺想筹建一座集参观、体验、展示、销售等于一体的唐三彩主题创意产业园。明年4月,他的“唐三彩工艺博物馆”也将开馆迎客,成为向世界展示这门传统艺术的窗口。
相关链接
唐三彩
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因为常用黄、白、绿三种基本色(又有说以黄、褐、绿或黄、红、绿为三种基本色),又在唐代兴盛,所以被后人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人们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三色为主。
唐三彩主要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
1905年至1909年陇海铁路修筑期间,洛阳北邙山一带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唐三彩随葬品。
2008年,唐三彩传统烧制技艺成功入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