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曾为中国农机人才摇篮
扣马村:伯夷叔齐互让位 叩马而谏得村名
会圣宫:昔日运河码头边  北宋祭陵建行宫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1 年 12 月 20 日 星期    【打印】  
会圣宫:昔日运河码头边  北宋祭陵建行宫
  在会圣宫遗址上,正在修建会圣宫碑保护亭。
  核心提示

  在洛河河畔,曾有一座著名的北宋行宫会圣宫。当年,北宋皇室祭祖就是从通济渠入鄩溪,逆流而上至凤凰山西侧码头下船,或是走陆路,即从洛河鄩溪湾码头下船,乘车马至会圣宫。在这里,他们休息、沐浴、更衣,然后渡河前往巩义的宋陵祭祀。日前,我们来到偃师市山化乡,探寻这座古老的行宫。

  1  凤凰山上建行宫

  我们驱车从偃师市市区沿314省道一路向东,陇海铁路始终在不远处起伏,再向南一二百米就是洛河滩。过岳滩、进山化,穿过寺沟村口的集会,车子在村道旁的普通民居前停下。

  两栋民房之间,有条不起眼的土路,沿路而上10多米出现一座牌坊,一旁有高陡的石阶直通山顶。这山名叫凤凰山,会圣宫遗址便坐落于山顶。

  宋太祖建立北宋王朝后,将皇陵区设在洛阳东部的偃师、巩县,后在这里新置永安县。到宋仁宗时,这里已有4座皇陵,为了却祭奠的奔波之苦,北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宋仁宗开始在相邻的凤凰山上修建规模庞大的行宫。工程历时4年完成,名为“会圣宫”,“会圣宫”的“圣”指的应是宋仁宗之前的三位国君。

  2  会圣宫碑述历史

  在会圣宫碑前放眼望去,这里北依邙山,南望洛水,视野十分开阔。目前,这里正在修建会圣宫碑保护亭。

  会圣宫碑立于北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为纪念会圣宫而建,于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碑高9.2米、宽2.22米、厚0.72米,由碑座、碑身、碑首三部分组成。其体积之大,为我国现存古碑中所少见,被誉为“中原第一碑”。碑座为龟形,其下与八角形石座相连,背面刻菩提树下布道图,其余三面均为双龙闹海图。碑首为螭首,其上雕六条龙对称盘绕。在其盘绕的碑首中间形成圭形额,阴刻篆书“新修西京永安县会圣宫铭”11个大字。碑身四周饰以线刻龙形和流云纹,两侧浮雕云鹤图案。正面碑文36行,一行48字,楷书刻就,笔法浑实,由翰林学士石中立撰文、翰林院待诏御书院祗侯李孝章书并篆额。

  碑文详述了建筑会圣宫的由来和经过,描绘了会圣宫的地理位置、建筑的宏伟壮观和“奉安圣容”礼仪的隆重,以及“士庶朝谒”的盛况。据说朝廷修建会圣宫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土木之工极天下之巧,建筑之美为人间之极。

  然而,随着北宋王朝的灭亡,会圣宫也在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被金军付之一炬。如今的会圣宫除了巨碑外,也只剩下一根拴马柱了。

    3  运河码头今难寻

  会圣宫之所以选址于此,除了这里风景优美,还因为这里交通便利。这里不仅紧邻洛河(即隋唐通济渠),还有寺沟村曾经潺湲的洛河支流鄩溪。鄩溪为寺沟村北部的龙泉温泉与上游另一处泉水汇集而成,古时水量非常大,在洛河北岸形成60米至100米宽的水域,将寺沟村分为沟东、沟西,两岸分建码头,群众摆渡通行。至清代,一个姓张的人捐资在鄩溪两岸架起一座木桥,将两岸相连。如今村口还有“张公义桥”的纪念石碑。

  鄩溪入洛河口处,曾经是偃师境内最大的漕运码头。码头一带被当地人称为鄩溪湾,后改称为孙家湾。“孙家湾十里长”反映的便是明清时期该码头规模宏大、漕运繁忙的景象。

  文史专家介绍,凤凰山就位于鄩溪以东与洛河的夹角位置。当年北宋皇室来人登凤凰山入会圣宫,一是走水路,从通济渠入鄩溪,逆流而上至凤凰山西侧码头下船;二是走陆路,即从洛河鄩溪湾码头下船,乘车马至会圣宫。如今,寺沟村还有一个叫做朝廷沟的村,据说当时皇家祭陵队伍就是从这个小村庄顺坡登上凤凰山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队在龙泉温泉口处开挖了一个80米长、40米宽的大池子,并建成提水站,将泉水送上凤凰山灌溉田地,后来还曾在这个池子中举办过全国性的游泳比赛。如今,这个池子已成了一个废弃的大坑,原先泉眼的一侧已经覆满了垃圾。

  记者 石蕴璞 通讯员 孔令轩 文/图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