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1世纪什么最时尚?生态、低碳、环保!
2011年行将告别,这一年,绿色、循环、节能、减排声音越来越嘹亮,步伐越来越大,必将在洛阳科学发展征程中留下生动注脚。
(二)2011年,“十二五”起航,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令人鼓舞。
2011年,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国之方略,探索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路子是核心任务,催人奋进。
2011年,洛阳建设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谱写新的篇章,叫人欣喜。
水更绿、天更蓝、环境更美好,这是大势所趋,这是发展所需,这更是民心所向!
(三)承天时、秉地利、顺民心,洛阳环保人提振精神勇往直前,一路走来收获良多。
空气质量有提升。今年前11个月,我市城市区优良天数达到290天,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86.8%,高出去年0.3个百分点,优良天数有望连续6年保持在300天以上。
水环境治理有成效。全市地表水水质级别良好,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持续稳定在100%。
减排工作强推进。今年以来,我市275家涉重金属企业整治到位187家、关闭68家、继续整治20家;248家化工企业整治到位174家、停产73家、搬迁1家。
(四)在建设生态环保洛阳进程中,成绩已成过去,问题依旧突出,我们无法沾沾自喜,无法裹足不前。
环保之忧,忧在思想观念滞后。环境监管基础弱,历史欠账多,但环保观念上的问题更为严重,一些地方还存在重发展轻保护思想,一些企业还存在非法生产或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转现象。
环保之困,困在压力持续增大。“十二五”我市减排任务繁重,既要完成存量削减,又要消化污染物增量;既要腾出环境容量,又要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形势异常严峻。
环保之难,难在结构矛盾突出。我市第二产业比重过大,高新企业少,能耗企业多,污染物排放总量高、基数大,经济结构转型难度大。
道道鸿沟、条条桎梏摆在我们面前。要推动科学发展,这些难题绕不开、躲不过。
(五)碧水蓝天是百姓之福,污水横流是百姓之祸。
市委书记毛万春在市环保局调研时指出:蓝天碧水、青山绿树,田园城市、田园风光,这就是最大的形象、最大的面子、最大的资产;抓好环保,就是助推科学发展,就是造福洛阳人民。
(六)置之死地而后生,倒逼机制是抓手。
生态环保,牵涉发展大局,事关百姓福祉。环保部门要用好倒逼机制,坚持堵疏结合,全力推进碧水蓝天工程,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力争到“十二五”末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
(七)倒逼,逼出一片蓝天。
严格限制高污染项目,遏制重复建设,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新增量。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大大气污染源整治力度,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确保城区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八)倒逼,逼出汪汪碧水。
严查企业排放标准,对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硬起手腕,该关的关,该停的停。
重点解决污水处理厂建设及配套管网完善问题,所有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率达90%以上。
(九)倒逼,逼出绿色发展。
严控环保标准,让环评真正成为洛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持续发展的“控制闸”、“调节器”。
做好生态环保建设的“加法”和“减法”,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倒逼经济转型提升,积极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让明日洛阳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让群众真受益。
(十)碧水蓝天看行动,实干争创环保城。
立足于实,立足于干,立足于效,“人在青山碧水间,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生态宜居之城,必将展现在680万洛阳人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