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深 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毛主席塑像: 独具时代特征的地标
毛泽东与“洛阳”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12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毛主席塑像: 独具时代特征的地标
□本报记者 姜春晖 通讯员 张智磊 李同乐
  【建筑名片】 矗立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以下简称一拖)大门前的毛主席塑像建成于1968年国庆节前夕。塑像台座高7.1米,毛主席像高9米;为站立式,乳白色,右手抬起作指挥状。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原洛阳轴承厂,以下简称洛轴)前的毛主席塑像落成于1968年。塑像加底座共计约21米,混凝土浇筑,外表面饰以金黄色。

  目前,这两座塑像保存完好。

  探访:魁伟身姿 气势非凡

  近日,我们沿涧西区建设路一路西行,当洛轴南毛主席塑像和一拖前毛主席塑像相继出现在眼前时,心头涌起莫名的激动:两座毛主席塑像均为站立式,右手高高抬起作指挥状,雄伟庄严,气势非凡;在建筑色彩设计上,一座乳白色,一座金黄色,个性鲜明,风格各异。

  “它们都建于1968年国庆节前夕。其中,一拖前毛主席塑像广场中间还竖有一根23米的旗杆,广场周围还附有红旗形和四方形毛主席语录牌等。”一拖退休工程师高世正回忆道。

  起源:清华肇始 风靡全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兴起为毛主席塑像之风,且塑像多为站立式,姿势分背手和挥右手两种,细分又有戴军帽和不戴帽、穿军大衣和穿风衣之不同,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高世正说,1968年6月,清华大学红卫兵将清华大学的二校门拆除,之后,清华大学建筑系教师程国英提出,希望在拆除后的空地上建立一座毛主席塑像,被“清华大学革命委员会”采纳。

  “自清华大学为毛主席立像之后,全国兴起了建设毛主席塑像的风潮。”高世正说,清华大学雕像组还把塑像的制作过程印刷成小册子,分发给全国各地前来学习的单位和个人。随后,毛主席塑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国内大部分城市。

  设计:每个数据 均有寓意

  我市建造时间最早、最著名的毛主席塑像当数一拖前毛主席塑像和洛轴前毛主席塑像。其中,又以一拖前毛主席塑像最为典型。

  1968年夏,原北京钢铁学院4名学生串联来到洛阳,为毛主席立像之事被提上日程。于是,一拖专门成立了毛主席塑像办公室筹备此事。

  “一拖前毛主席塑像由原拖厂设计院高级工程师蔡嘉谷设计。”高世正回忆,塑像基座高2.5米,代表二万五千里长征;底座高5.16米,纪念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通过的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的“文化大革命”指导性纲领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二者加起来总高度约7.1米,寓意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此外,毛主席塑像高约9米,则代表着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制作:饱含感情 精心作业

  为毛主席塑像制模的工作在原拖厂665分厂进行。施工人员先在泥塑像外围涂了一层泥巴,然后抹上漆,最后再涂上一层石膏,为了增强模型的韧度,石膏中还掺有麻丝;待石膏硬化后,再把塑像分成9段,小心翼翼地把里面的泥敲碎清出,这样便成功制出了毛主席塑像模型。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我一个多星期吃住都在脚手架上。”高世正说,由于当时物资匮乏,塑像内部使用的是普通混凝土,只有表面才是纯白水泥混凝土,“小石子都是当时拖厂职工一粒粒挑选出来的”。

  落成:屹立洛城 群众争瞻

  1968年8月底,一拖前树立毛主席塑像工作正式开始。人们先用平板车小心翼翼地将模型运送到厂前广场,平板车上还特意垫上了厚厚的大垫子。

  一拖前毛主席塑像双脚至双肩,各有1根24号工字钢;两肩之间,有一根16号槽钢相连;槽钢中间,另有一根16号槽钢直至头顶。此外,胳膊、大衣等处还有不同规格的螺纹钢等,才得以支撑起塑像高大的身躯。

  1968年国庆节前夕,一拖前毛主席塑像正式落成。“塑像的头顶和食指上,还装有不锈钢避闪器(即避雷针)。”高世正说,毛主席塑像外表面涂有一层有机硅,“下雨天方才不显得湿漉漉的”。

  1969年3月,一拖前毛主席塑像落成典礼隆重举行,数万名群众参加庆典。

  高世正介绍,洛轴大门前的毛主席塑像也于1968年国庆节前夕落成,塑像加底座约21米,混凝土浇筑,外表面饰以金黄色。

  今年5月下旬,以一拖广场为代表的涧西工业遗产街正式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成为入选的30条街道中唯一的工业遗产街。两座毛主席塑像作为工业遗产的一部分,再次为世人瞩目。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