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11年中国电影仿佛坐过山车一样,在经历大半年的暗淡与喧嚣之后,突然在11月于贺岁档期集中爆发,涌现出一大批优质佳作。两相对照,国产电影真切呈现了制作能力的提高与不足之处。2011岁末的多部大片也为观众预示了2012年的灿烂图景——国产电影还会更好。
1 扎实:中小成本电影的胜利
令人惊讶的是,2011年尽管大片“失手”,中小成本电影却屡创佳绩。
在2011年11月的寒风中,《失恋33天》一出场就赢得满堂喝彩,它像当年《疯狂的石头》一样引发空前的连锁效应:台词被疯传,情节被谈论,人物被模仿。该片票房超过3亿元,几乎成为今年国产电影“奇迹”的代名词。
紧随其后的《转山》是导演杜家毅的处女作,镜头干净利落,叙事灵动紧凑,删繁就简的单线推进更像一首真诚、平实的叙事诗。一个为完成哥哥遗愿、毅然骑行1600多公里抵达拉萨的青年,书写了自己的成长史。为拍好这部电影,杜家毅愣是让演员沿进藏公路骑行,这种主动选择“被折磨”的精神已不仅仅是为了风格本身,更显示了其全力以赴的创作态度。
2011年大获全胜的中小成本电影还有不少,如《孤岛惊魂》、《将爱情进行到底》、《观音山》、《武林外传》……来自云南远传影视营销机构的数据显示:《失恋33天》投资1400万元(不含营销费用,下同),票房高达3亿4000多万元,投入产出比达1:20以上;《孤岛惊魂》投资仅500万元,票房9000多万元,投入产出比达1:18以上;《武林外传》投资1700万元,票房超2亿元,投入产出比约为1:12。
“这说明中国电影正在发生重要转变——一批很有才华的新晋导演更有诚意,功底也更扎实,他们要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找到平衡。”云南远传影视营销机构负责人邓景泽说,其实衡量一部优秀电影的标准很简单,没有曲折的情节就靠精彩的台词,没有伟岸的人物就靠真实的细节,没有深刻的思想就靠真挚的情感。中小成本电影无疑成功了,它们宣告:只要用心,中国电影完全可以拍出另一番模样。
2 空洞:喧嚣大片的落败
2011年以来共有200多部影片上映,平均每月约20部,堪称历史之最,其中国产电影占2/3以上,暑期档、十一档、贺岁档等重要档期均出现“拥堵”,如暑期档《武侠》与《肩上蝶》的对垒,贺岁档《金陵十三钗》与《龙门飞甲》的肉搏……
在贺岁档来临之前,2011年大片迟迟进入不了状态。如《新少林寺》、《最强喜事》、《关云长》、《战国》、《财神客栈》等多部票房过亿元的大制作影片,均遭到不同程度的诟病。昆明新建设影院企划总监徐峰表示,2011年11月之前涌现的一批大片虽然收获了高票房,但内容还是“不过硬”,“很空洞,观众高高兴兴买票进去,却是骂骂咧咧走出来,国产大片好像变成了仅停留在视听效果上的一种时髦体验”。
及至《建党伟业》、《武侠》、《窃听风云2》等几部大片出现后,观众才看到一丝曙光,但《建党伟业》并未引来预期的观影热潮,《武侠》也不如想象的那么好。当《画壁》和《白蛇传说》掀起票房大战时,观众明显出现审美疲劳,这种不是仙就是妖的“中国魔幻大片”仍然空洞而肤浅。
邓景泽表示,空洞的大片自有市场推波助澜。“业内的普遍态度是,只要有好项目、好剧本,根本不差钱。空前繁荣的另一面是催生大量泡沫,空洞的大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电影浮华泡沫的集中表现。”邓景泽说。
3 进步:国产电影走向成熟
除中小成本电影大放异彩之外,贺岁档期终于真正亮出了2011年国产电影的实力。李仁港的《鸿门宴》打响头炮,这部严重篡改历史的大片整体表现倒是可圈可点;随后,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即便被冠以年度电影也不为过;徐克的《龙门飞甲》也制作精良,当属全年的上乘之作。
徐峰认为,2011年的国产电影虽不乏大量劣作,充斥着喧嚣与泡沫,但不难发现,国产电影的整体水准呈上升趋势。进步和成熟,应该是2011年中国电影的关键词。
昆明今典影院总经理陈杰认为,国产电影确实在进步,2011年即便多部大片口碑很差,但无论在技术手段还是在营销手段上都有突破,尤其中小成本电影的壮大让中国电影充满生机。
与此同时,隐忧也不少:2011年前10个月就有大约150部国产电影轮流排期,却鲜有电影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也无法抗衡进口大片,这说明国产电影质量依然堪忧;多部赢得口碑和票房的电影依然有香港电影人孜孜不倦的身影,如《窃听风云2》、《转山》等,内地电影人的能力还有待提升;《钢的琴》这样口碑很好的电影票房却不高,说明营销能力滞后。
“总体看来,2011年依然是国产电影的丰收年,相信2012年的中国电影必将更加辉煌。”陈杰说。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