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将迎来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这也是牡丹文化节升格为国家级节会的第二个年头。如今,牡丹文化节已成为推动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洛阳走向世界和世界了解洛阳的一张靓丽名片。那么,如何利用牡丹文化节创办30年的契机,助推我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在我市两会即将召开之际,一些读者、网友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我市高校教师黄志明认为,今年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对外宣传洛阳、树立洛阳形象的一次重要盛会。牡丹文化节期间,可以对全市各类资源要素进行整合,重新包装,统一展示,营造浓厚的节会气氛,集中力量对外宣传洛阳城市形象品牌。
“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起点要高,只有敢于突破自我,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市直机关工作的陈伟华建议,应围绕打造“千年帝都、河洛之根、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四张名片,做好相应的旅游工作。比如,依托龙门、白马寺、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等,打造“千年帝都”旅游产品和线路;依托河洛文化旅游节、关林朝圣大典等,打造“河洛之根”旅游产品和线路;依托牡丹文化节和四季牡丹观赏,打造“牡丹花城”旅游产品和线路;依托丝路起点遗存、洛阳博物馆等,打造“丝路起点”旅游产品和线路。
从事旅游工作十几年的张建强认为,应进一步加大牡丹文化节的宣传推介力度。一是可以根据今年牡丹文化节的特点,分阶段组织策划,争取在中央和省级等主流媒体推出一批有分量、有影响力的宣传报道。二是可以尝试和一些影响力较大的网站合作,通过微博宣传,为牡丹文化节营造声势、集聚人气,实现客源较大幅度增长。
网友“风雅”认为,应进一步做好牡丹文化节期间的各项服务工作,发挥国际标准的文化旅游服务体系的带动作用。比如,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完善配套设施,做好“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的开发;着力做好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为中外游客提供精细化、特色化、人性化服务。
网友“小繁”建议,可以联手江苏常熟、山东菏泽、四川彭州等地,共推“中国牡丹行”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牡丹文化游品牌。同时,应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旅行社、旅游景点以大力扶持,充分调动旅游企业组织客源来洛观光旅游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客源,加快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步伐。
明日话题:如何促进全民创业?
欢迎拨打本报热线电话66778866,或登录洛阳网(www.lyd.com.cn)在“洛阳两会专题报道”中发表意见。
本报记者 戚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