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中沟村: 天子曾赐名 曲剧发新声
国运兴衰更替 关乎牡丹荣枯
玄奘故里:唐僧故居依然在 取经功业泽千古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2 月 2 日 星期    【打印】  
中沟村: 天子曾赐名 曲剧发新声
记者 曾宇凌 特约记者 孙海洲 文/图
  北邙曲苑的成员正在演出。
  核心提示

  中沟村位于老城区邙山镇西南部,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曾亲赐村名。这里的村民钟情洛阳曲剧。如今,中沟村正在进行城中村改造,一栋栋高楼将拔地而起。近日,在村民刘志珍带领下,记者走进这座古老的村庄,探寻这里的故事。

  1  原名东陡沟 李世民亲赐

  中沟村位于老城区邙山镇西南部,西至西工区红山乡后李村,东至老城区邙山镇苗北村,北至老城区邙山镇土桥村,南至西工区洛北乡大路口村,全村共12个村民小组3600余口人。

  村民刘志珍介绍,中沟村原名东陡沟村,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时,某日率兵策马扬鞭至该村,忽被一条深沟拦住去路。李世民等人忙下马查看,发现此沟南北走向,长约6000米,深20余米,奇陡无比。李世民连夸“好一道陡沟”,遂将此沟命名为“东陡沟”,将此沟附近的村子命名为“东陡沟村”。

  因该村位于整个东陡沟的中段,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中沟村”。

  2  十八户出资 修寨御土匪

  刘志珍说,东陡沟沟底呈Y字形,Y字二叉交会的位置,是一个废弃的寨子,以前主要用于躲避土匪。

  村中老人们说,这寨子叫十八寨。清道光年间,豫西地区土匪横行,村民深受其苦。村中十八个大户共同出资,在沟底的一处高地建了一个寨子,取名“十八寨”,然后又暗修地道,将十八户人家的窑洞与寨子相连。

  刘志珍说,2011年3月,中沟村出土了一通石碑,高约70厘米,宽约40厘米,碑身所刻文字部分缺失。经仔细辨认,所刻文字为“……耋山率一十八家,与成其事。及至于今,虽曰遗址尚存,惜恐世远年湮,后世之今,基界莫辨,姓氏不知何家矣。今乃合社公议,勒石镌名,以志不朽云。”碑身正中间刻了十八个大户的姓名,右侧刻有“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五日穀旦”的字样。这通石碑的出土,印证了老人们关于十八寨的传说。

  刘志珍说,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沟村村民才陆续从东陡沟的窑洞里搬出来。现在,所有窑洞都已坍塌,我们已无法再睹当年窑洞的风貌。

    3  痴迷曲子戏 创作新调门

  洛阳曲剧又叫洛阳曲子,20世纪初被搬上戏曲舞台。

  刘志珍说,他的父亲刘宗卿对改革和发展洛阳曲剧作出过重大贡献。刘宗卿生于1893年,其父刘栓会演奏管子、三弦等多种乐器。刘宗卿受到熏陶,从小酷爱地方戏和地方音乐。当时洛阳曲剧叫曲子戏,调门十分简单。刘宗卿在编戏和教戏过程中感觉原有调门局限性太大,就创作了“哭诗篇”、“满舟”、“扭丝带垛”等新调门。之后,刘宗卿又到七里河与曲子戏艺人张铁良共同切磋改良曲子戏唱腔。

  从1914年开始,刘宗卿将“高跷”的曲艺表演形式逐步过渡为登台演唱,由此洛阳曲剧演绎形式实现了大飞跃。

  4  成立曲剧团 老剧发新声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行至村民王学六家门口时,突然听到阵阵乐声,原来,北邙曲苑的成员正在此排练洛阳曲剧。

  王学六说,中沟村人人都爱听洛阳曲剧,他跟一些戏曲爱好者常在自家院子里演唱。没想到,后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2002年夏天,北邙曲苑诞生。“至今已有70多名成员,累计到附近村镇和敬老院义务演出近千场。”王学六说。北邙曲苑除了表演《卷席筒》、《小姑贤》、《李豁子离婚》等经典剧目外,还结合国家政策、热点时事,通过重新写词、套用熟悉曲调的形式,先后创作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计划生育就是好》、《抗震救灾》、《文明创建之歌》等作品,深受群众喜爱。

  5  城中村改造 村人怀期待

  随着洛阳城中村改造步伐的加快,中沟村改造被列入计划。2011年12月,中沟村整体改造项目安置房建设工程开工。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成14栋高层住宅楼,所有村民都将住在有暖气的新型社区里。对于未来,他们满怀期待。

  中沟村村委会主任刘红彬说,现在安置房建设如火如荼,以前的中沟村也将永远消失了。他打算从现在开始,用拍摄图片和视频的方式记录下中沟村变迁的点滴,让住进高楼里的后代永远铭记祖辈曾经的生活。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