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童 |
|
核心提示
1岁半时被诊断为先天性脑瘫,至今仍无法独立行走;7岁时父亲扶着她走进了课堂,在家人和学校的关爱下,童童(化名)用坚强和微笑面对生活的磨难,感恩、自强、助人,感染着周围的人们。
说话礼貌又有条理,微笑总是挂在脸上。除了走路和正常人不太一样外,记者实在看不出眼前这个10岁女孩与正常孩子有什么不同。
她叫童童,西工区芳林路小学三年级学生,8日刚被授予“洛阳市第三届美德少年”称号。
1 不幸:幼患脑瘫,至今无法独立行走
2002年,童童出生在一个普通工薪家庭。由于是早产儿,再加上出生时缺氧,童童的身体发育一直比同龄孩子慢。“1岁时,同龄孩子都可以坐稳了,但童童却还要大人扶着才能勉强坐稳。我一直以为是早产的原因,没想到1岁半时孩子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每次回忆起这些往事,对童童的父亲李镝来说就是一次折磨。
2岁时,李镝带着童童到郑州一家医院进行脑瘫康复治疗。头上扎满银针、反关节的按压、韧带的撕扯……这样枯燥而痛苦的治疗生活,童童一过就是两年。从开始的哇哇大哭,到无声流泪,再到咬牙坚忍,童童表现出了超乎同龄孩子的懂事和坚强。病房里来了新病友,童童总会安慰他们:“别怕,再坚持一会儿就好了。”
4岁时,童童回到了洛阳,她已经能长时间站立,但双腿和左上肢还有不同程度的行为障碍,无法独立行走。
2 幸运:走进课堂,浓浓关爱带她走进阳光
幼儿园,童童没有上过一天。再大些,每次在家门口看到同龄人被父母牵着手去上学,童童的眼神里满是渴望。
经过父母多方联系,童童终于在7岁那年背起书包,走进了芳林路小学。刚上学时童童一直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也徘徊在中游水平。
为了尽快让童童适应学校生活,班主任肖老师经常和童童谈心,还在上课时鼓励她发言。班上的几名同学成立了帮助小组,每天轮流扶童童上厕所。每次要到对面教学楼上音乐课时,同学们也都会一路扶着童童。被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包围,童童慢慢变得爱笑爱说,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
上学期期末考试,童童数学考了满分,语文成绩也进入班里前三。
3 自强:“我能行”,梦想自己走着去上学
目前,童童仍然不能独立行走,每天上学和放学都需要家人接送。“孩子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能自己走着去上学。”李镝说,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童童付出了无数的泪水和汗水:课间,别的孩子做游戏时,童童就在楼道里扶着栏杆一步一步练习走路;放学后做完作业,还要做半个小时劈腿、300个深蹲、反拉韧带练习,虽然经常疼得掉眼泪,但她从来没有一句抱怨。
“童童虽然身体有残疾,但在她身上看不到悲伤和压抑,展现出来的是阳光、乐观和坚强。”芳林路小学校长山漫说,在学校,童童从不希望大家把她当一个特殊人来看待,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能行”。
每天上学前,父亲都会给童童准备一杯水放在书包里,但她从来都不喝,“童童总是笑着说不渴,其实她是不希望给别人添麻烦,尽量少让同学扶着上厕所。”班主任肖老师说。
4 感恩:“帮助别人,我很快乐”
对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照顾,童童深知感恩。值日时她也尽力去擦桌子和窗台;当同学们离开教室,她会悄悄扶正被撞歪的桌椅;班里办图书角,她把自己所有的书都捐了出来……她说:“平时大家都在帮我,我也要帮别人。帮助别人,我很快乐。”
在家里,童童也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有一次,我发高烧躺在沙发上,童童赶忙过来跪在沙发边上,给我按摩头部,一按就是1个多小时。后来我都睡着了,醒来后看着她抽筋的左手,我泪流满面。”李镝说。
当被问到长大后有什么愿望时,童童说她想当一名医生,“我想用医术帮助跟我一样的人,为他们解除病痛”。
童童从小爱看书,平时也喜欢写诗。在她的诗歌里没有伤痛,没有抱怨,有的只是乐观和感恩:“向日葵是太阳的花朵,雪绒花是冬天的花朵,彩气球是节日的花朵,小朋友是祖国的花朵……”
记者 曾宇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