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国 内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中欧要扩大相互投资
谢家麟吴良镛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依法审慎处理好 吴英集资诈骗案
加强住房公积金监管
我国将在5年内大幅提高药品质量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2 月 15 日 星期    【打印】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胡锦涛为最高奖获得者等颁奖
谢家麟吴良镛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据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记者 李斌 顾瑞珍)中共中央、国务院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

  上午10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向他们表示祝贺。随后,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向关心和参与中国科技事业的外国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温家宝强调,要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完善科技力量布局,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努力形成中国经济的新优势。要积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支持企业建立和充实研发中心,承担国家和地区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产业关键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要从制度上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和空间,鼓励他们走出科研院所创业,特别是创办科技型企业,让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和促进科研成果、创新产品、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要弘扬科学精神,倡导学术诚信,保障学术自由,形成百家争鸣、民主开放的科学氛围,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追求真理、执著科学探索、尊重知识产权、珍视学术声誉。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36项,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8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262项;授予8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谢家麟:加速器专家

  谢家麟
  谢家麟1920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51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回国途中受阻。1955年,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国,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高能所副所长、“八七工程”加速器总设计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总设计师和工程经理、粒子加速器学会理事长、高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863高技术主题专家组顾问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谢家麟1955年在美国芝加哥医学中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开拓了高能电子束治癌的全新领域。回国后,他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前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的建造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我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和世界第一台紧凑型新型加速器样机。

  谢家麟是我国有重要影响的高能加速器发展战略专家。他十分重视和关注我国加速器发展战略,多次就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重要建议和指导意见,对促进我国加速器领域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他发表科研论文40多篇并出版数部专著,其中《速调管聚束理论》已成为我国加速器方面的经典著作。他培养了一大批加速器技术专业人才,为提升我国加速器教学与研究水平和相关技术在我国国防和科学工程中的应用作出重大贡献。

  谢家麟爱国敬业,求实创新,学风严谨,淡泊名利,潜心粒子加速器研究。目前,他仍活跃在加速器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为我国高能物理和加速器事业的持续发展作贡献。

  (据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

  吴良镛:建筑界泰斗

 吴良镛(右)

  吴良镛1922年5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1946年协助梁思成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1949年毕业于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并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投身新中国建设,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长期从事建筑与城乡规划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和学科发展研究,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及其理论框架。该理论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人居环境建设原则、层次和系统,发展了区域协调论、有机更新论、地域建筑论等创新理论;以整体论的融贯综合思想,提出了面向复杂问题、建立科学共同体、形成共同纲领的技术路线,建立了一套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的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和实践模式。该理论发展了整合人居环境核心学科——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的科学方法,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普遍认可,在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通过的《北京宪章》中得到充分体现。

  他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成功开展了从区域、城市到建筑、园林等多尺度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在京津冀、长三角、滇西北等地取得一系列前瞻性、示范性的规划建设成果;主持开展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对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天津总体规划修编等起到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取得的创新方法,被纳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有力推进了城乡建设的科学发展;主持完成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工程,推动了从“大拆大建”到“有机更新”的政策转变,为达成“个体保护”到“整体保护”的社会共识,作出了重大贡献;主持设计曲阜孔子研究院等建筑,创造出一批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艺术整体性相统一的建筑。

  吴良镛是新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为城乡建设领域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他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    

  (据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