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从今年起,浙江将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阳光招生”。浙江省教育厅近日表示将重拳治理择校乱收费现象,公办中小学择校率要降到5%以下,同时坚决落实择校与收费完全脱钩的规定,“这意味着,择校费今后将在浙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择校乱收费有失教育公平又增加家庭负担,一直为社会所诟病。教育部在2010年即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禁止公办学校收取择校费,并要求各地在三至五年内取得明显成效。浙江率先推出的“阳光招生”,能否终结“择校费”现象?
5%的择校余地,名额争夺更加激烈?
按照“阳光招生”政策,浙江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根据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分布状况划分学区,确定和调整公办学校就近招生的范围和人数。招生前,各地需把学区划分、入学资格、报名材料等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招生结果也需在教育信息网上公布。
在依法优先确保学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就学的同时,浙江省教育厅要求将择校率降到5%以下。
就近入学招生透明化了,但5%的择校余地意味着什么?有网友认为,5%的择校空间将引发新的不公平,等于提高了择校门槛。“5%名额的争夺肯定更加激烈,家长可能要付出更高的代价。”一名家长悲观地认为,在择校费被一刀切的情况下,学校可能通过收受“捐助款”等名义掩人耳目。
据一些老师透露,在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杭州地区,公办中小学的择校生比例在15%左右,在差距较大的地区这一比例更高。5%的限额能否得到贯彻,名额又如何分配?
浙江省教育厅计财处副处长张华良表示,教育部门欢迎社会捐资助学,但坚决反对与入学挂钩,将对每一笔捐赠款物进行严格的审核鉴定。对择校乱收费行为,一经查实,坚决纠正,并实行“退钱不退人”办法。“欢迎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投诉信箱都会公布。”张华良说。
“现阶段要做到‘零择校’还比较困难,但尽量体现公平。对于公办学校在省定班额内仍有多余学额的,一律通过公开摇号的方法确定名单,不收任何费用也杜绝人情关系。”张华良说,合理划分学区是分配学额的关键,已要求各地教育部门重点研究。
学区房受热捧,“曲线择校”价更高?
“取消择校费容易,但想让大家放弃择校很难。”对于“阳光招生”,家长在欣喜的同时也颇有苦恼,“如果学校水平都差不多自然没人择校,但目前差距还不小”。
不少家长认为,在择校无门的情况下,更多的人将通过买学区房“曲线救国”的方法来解决,而这比以往的择校代价更高。
据杭州多家房产中介反映,二手学区房一直是热销房源,在目前房产业不景气情况下,仍旧保持较好的业绩,且价格一般比普通二手房贵10%左右。“择校热”引发“买房热”,成为一个独特的经济现象。曾有调查显示,57.3%的家长愿意购买高价“学区房”。“这两天来问的人不少,在这种政策背景下,学区房会更加抢手。”一位从事房产中介的工作人员说。
“像我这种户口在老家、在杭州又无力买房的新杭州人怎么办呢?”名为“xinxin”的网友抛出这一问题。杭州市教育局初教处处长蒋锋表示,新杭州人只要有暂住证等三证,且社保交满一年,孩子即能就近入学。“90%的外来务工子弟都是在公办学校就学的。”蒋锋说。
“超出家庭能力追求学区房并不可取。家长们需要改变观念,首先学校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其次按照升学改革思路,未来评价体系多元化,考试成绩不再成为唯一标准。”蒋锋说,家长与其把筹码压在学校追求分数,不如多关注孩子兴趣爱好和能力的培养。
教育均衡化:浙江做好准备了吗?
择校乱收费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已经凸显出来,从国家到地方都花了不少力气来治理,然而一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在2011年浙江省教育厅接到的教育收费投诉中,涉及择校乱收费的占40%,是家长反映最强烈的教育问题之一。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是公认的解决择校的根本办法。然而在“历史欠债”沉重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能够得到突破吗?有家长担心,如果效果不理想,会出现学生无法花钱择校,又得不到优质教育的被动局面。
对此,浙江省教育厅表示将在三方面着手努力。首先将加大财政教育投入,2012年全省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21%以上,并逐年提高;其次是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后是积极扶持民办教育。
“我们已经探索出‘名校集团化’、‘城乡学校共同体’、‘乡中心校体制’等多种模式,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辐射,同时全面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张华良说,教育厅还将加强高中招生计划管理,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全体初中学校的比例。
“教育均衡化近年来已有很大发展。在全省11市90县中,只有一个县没有通过省‘教育强县’的评估,而‘教育强县’评选的重要条件即是均衡化。”张华良说。
有学者认为,浙江治理择校乱收费的决心值得肯定,但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检验。“择校其实择的是老师,推动师资合理流动,均衡各校教学实力,是最有效的办法。”浙江大学社会学教师麻美英说,打破目前老师归学校的体制,统一归口到各县教育局,由教育局合理分配是出路之一。
“择校的敏感也透露出我们应试教育的现状还未得到根本改变,当有一天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再是成绩和考取的学校、当教育真正以人为本时,择校才可能真正消失。”麻美英说。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