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瑞芳,台北医学大学兼任教授。作为台湾最早引进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的医师,他近期宣布不再做此类手术的一则报道,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在一则被广泛转载的新闻中,这位岛内知名眼科医生表示,自己不会再进行激光矫正近视手术。因为根据他的长期观察,不少当年接受手术的患者,在十多年后视力出现了明显下降。
报道出炉后,在海峡两岸掀起一场轩然大波:近视患者在网络上焦急询问“激光手术是不是靠不住了”,一家眼科医院的股价因此遭遇重挫,而两岸医界也就此纷纷发表意见。
澄清
风波源于媒体误解
面对这样的风暴,蔡瑞芳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样的后果,他在近期接受专访时表示,这场风波源于媒体的误解,自己并没有“主动宣布”停做激光矫正近视手术。
台湾一位记者日前来到蔡瑞芳的诊所,希望介绍朋友来做激光矫正近视的手术。“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做这个手术了。”蔡瑞芳委婉地拒绝了记者的请求,并详细介绍了相关情况。蔡瑞芳没有想到,自己介绍的情况会成为新闻出现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并且占据了头版头条的位置。在这篇被大量转载的报道中,这位著名的医生表示,自己在最近一段时间遇到了六七位过去的患者,在手术十多年后出现了视力衰退。因此,他只能“基于医学良心,停做这种手术”。
对报道的内容,蔡瑞芳并不认同。尽管在过去的半年里,他的确没有再做过这一手术,但他有自己的解释:“我有一个原则,就是为病人挑选最好的治疗办法。”手术并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很多时候,也不是最好的选择。
“但激光矫正近视手术仍然是划时代的医学创举。”蔡瑞芳说。他认为,这一手术能够准确地矫正视力,病人能够很快复原,角膜也不会因为手术而产生结疤,“是一种相当完美的手术”。
概率
约1%。患者视力明显下降
回顾这则报道,“不少当年接受手术的患者,在十多年后视力出现了明显下降”这句话显然最有杀伤力。然而,“不少”是多少?“明显下降”是下降到何种程度?出现“明显下降”的患者是在什么条件下出现问题的?显然,医学结论需要丰富的临床实验与数据的支撑。
“我们过去曾经对激光矫正近视手术作过评估,它的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到现在为止,它的安全性依然没有问题。”蔡瑞芳强调。
引进激光矫正近视手术19年之后,蔡瑞芳仍然在不断追踪患者的病情。他发现,一些病人手术后一开始都没有问题,也没有白内障、青光眼和老年花斑病变等其他问题,但在十几年后,他们的视力会慢慢下降,时好时坏。通过抗炎药,蔡瑞芳能让他们的情况得到一定改善,但仍然无法像普通人那样完全恢复正常。他据此作出推论:如果患者本身有慢性发炎的疾病,比如过敏性结膜炎、干眼症症候群,并且在十几年里没有得到有效处理,那发炎细胞就有可能沉积在角膜瓣的空隙中,造成病人视力的反复。
不过,蔡瑞芳也强调,出现这些问题的概率并不高。在19年的治疗中,蔡瑞芳一共做过近一万例手术,如今出现视力下降到0.5左右的患者,只有10个人。
“我只是希望提出一个呼吁。”蔡瑞芳说。在他看来,世界各地做过激光矫正近视手术的人数量之多,已经足够形成一个族群,他们的角膜结构和没做过手术的人是不一样的。
台湾眼科医学会向媒体表示,激光矫正近视手术在台湾出现副作用或者并发症的比例低于百分之一,只要注意手术过程、严格筛选病人,就是一种“相当安全的手术”。
患者
到底应不应该做手术
蔡瑞芳说,激光近视矫正技术出现的时候,他觉得非常兴奋。他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激光对内壁细胞的伤害几乎为零,也不会产生结疤反应,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是一种不错的技术。因此,他很快将这一技术引入台湾,并且比美国更早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唯一让他担心的就是,很多人觉得,做了激光手术,自己的近视被治好了,整个眼睛都和正常人一模一样。“这是不可能的。”蔡瑞芳说,“你要做近视矫正手术,就要明白你的角膜会被切割并且不会愈合。”他建议一些本身是过敏性体质、发炎比较厉害、因不能戴隐形眼镜而想要开刀的患者谨慎考虑,因为长久的发炎很可能会造成日后视力的降低。
事实上,在激光手术的术前检查中,角膜炎、干眼症、圆锥角膜以及糖尿病患者,都是禁止接受手术的人群,而对于视网膜比较脆弱的人,这一手术同样有风险。
最严重的问题是,一些医疗机构为了赢利,故意弱化手术可能遇到的问题。深圳市眼科医院眼表与角膜病科主任姚晓明向媒体透露,他曾接诊过12位接受激光矫正近视手术后发生角膜病变的患者。这些患者中有人术后视力严重回退,有人发生了严重的角膜感染,甚至还有人因为术后眼压升高导致圆锥角膜视力严重衰退需要接受角膜移植手术。据患者反映,他们大多是轻信了一些不负责任的医疗机构的广告宣传,没有接受严格的检查就接受了手术。
不过,在蔡瑞芳看来,对于大部分普通人,只要接受了完整的术前检查,激光矫正近视手术仍然是一个可以选择的矫正视力方法。(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