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2版:文 体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艺术品收藏投资为何步步惊心
“梦之队”包揽八金
河南天冠完胜八一
中国女团获冠军
读 家
计划秋天举行中国赛
新书快讯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2 月 27 日 星期    【打印】  
艺术品收藏投资为何步步惊心
  近年来,关于艺术品收藏投资的负面新闻不绝于耳,无论是在画廊市场还是在拍卖市场,制假、拍假、鉴假的事件时有发生,买家吃亏上当的故事更是层出不穷。为何这一行业频频陷入舆论漩涡?藏家如何修炼才能不被浮云遮望眼?  

  专家和证书都靠不住

  中国收藏家协会特邀顾问、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徐湖平表示,如今的艺术品收藏和拍卖市场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乱象丛生,围绕这个行业的人与机构都正遭遇着空前的诚信危机。

  第一,专家靠不住。从“金缕玉衣”到“汉代玉凳”,如此惊天骗局中涉及的专家往往都是权威,然而为何普通人都具备的常识这些专家却“浑然不觉”?答案不言而喻。

  第二,证书靠不住。收费的艺术品鉴定证书已经泛滥成灾,一些鉴定机构、鉴定中心为了能够收取费用,一般都鼓励文物、艺术品收藏者、投资人开鉴定证书,然而真伪却无法保证。

  第三,拍卖公司靠不住。从私人古玩商手中买东西不靠谱很正常,理应相对比较稳妥的拍卖行、画廊却也屡次身陷假拍、拍假的风波,令投资收藏者越发无所适从。  

  “假古董”如何卖出古董价

  什么都不靠谱,一个不当心就只能认栽。为何在艺术品收藏投资领域陷阱频现、步步惊心?

  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总经理刘尚勇认为,艺术品市场惊人的利益、不断涌现的财富神话无疑是重要原因。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艺术品收藏、拍卖市场空前红火,很多东西一两年就升值数倍,加上《鉴宝》等节目的火爆收视,刺激民间收藏越来越火。然而,经年累月下来,真品、精品往往早已“名花有主”,民间玩家光靠“捡漏”已无法满足。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拍卖机构与造假者勾结日益密切,逐步形成了完整的造假、拍假一条龙。他们有成熟的造假技术,能骗过高科技检测手段;他们能给赝品编造出离奇的故事,从而让其身价百倍;他们能请顶级专家出鉴定证书,指鹿为马……  

  制假、鉴假都有“免死金牌”

  中国的古董收藏业由来已久,从清代起已逐渐形成了一种“收藏看眼力,买到赝品自认倒霉”的潜规则。然而,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的今天,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乱象纷争过后,制假机构、拍卖公司、鉴定“专家”为何安然无恙?

  业内人士分析,根本原因还在于他们手中都不缺少“挡箭牌”。不仅各大拍卖行自行定出的拍卖规则充斥着自我保护的霸王条款,现行《拍卖法》第61条“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质,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更成为拍卖公司逃脱责任的“免死金牌”。同时,拍卖法又明确指出,拍卖公司有权保护委托人信息。这意味着,拍卖公司可以拒绝提供赝品的来源,保护了造假者不被曝光。而鉴定专家的“挡箭牌”则是“专家的鉴定结果只代表个人学术观点,看错了东西也不用负法律责任”。只要他不爱惜名声,更在意金钱,汉代人都能坐上“玉凳”了,还有什么样的鉴定结果不可能出现。

  刘尚勇认为,当行业法律法规不甚完善的时候,行业自律非常重要。徐湖平等相关专家则认为,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仅呼吁从业者严格自律是无济于事的,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在于现行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细化,否则公众对这样的行为永远只能停留在道德控诉的范畴。

  (据新华社)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