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张庄村建设新型社区的“真经”
十年生牡丹, 当年栽当年开
洛北城区征迁改建“春季行动”实施方案出台
距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还有43天
让“点名批评”成为常态
洛阳民营经济网开通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2 月 27 日 星期    【打印】  
让“点名批评”成为常态
  编者按

  近日,《解放日报》刊发文章《让“点名批评”成为常态》。本报今日予以转发,敬请关注。

  在近日召开的上海市审计工作会议暨中央在沪单位审计工作会议上,针对去年审计过程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市领导在会上点名批评了相关部门。这些部门在财政扶持资金使用、土地利用和环保方面政策贯彻执行不到位,在工程项目建设上管理措施不落实,依然存在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的情况。领导同志在批评中指出,产生这些问题,单位领导管理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是最重要的原因。这一“点名批评”,使责任者受到了触动,旁听者得到教育。

  其实,像这样的“点名批评”近年来正渐渐地多了起来,这是一种良好健康的现象。但是,要让它成为一种常态,成为我们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种“习惯”,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点名批评”,前提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责任感来自无私无畏。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就应当敢于同一切与党的宗旨相违背、与人民利益不相符的现象较真,祛邪扶正、破假立真。做到这一点,才会有敢“点名批评”的责任感。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虽然处在“上级”的岗位,但对一些错误的言行明明看到,却不敢直面问题、揭露矛盾,而是息事宁人、一团和气,更谈不上“点名批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责任感。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不是着眼于党和人民的利益,而是看重个人与下级的某种“关系”,计较自个儿的得失和“选票”。因此,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就要敢说真话,敢陈谔谔之词,敢说那些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反映事物本来面目的真话,敢说那些可能在当时听来不好听,或者不好接受,但又是坦诚相见,不挟带个人恩怨的批评性意见。这本身就是对党和人民负责,对事业对当事人负责的态度。

  敢于“点名批评”,基础是了解实情。实情来自严谨深入。“点名批评”是为了使错误的观念得到修正、错误的行为得到纠正,使之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更接近于真理。而要说服别人、纠正问题,必须先摸清底数、了解实情,获得“点名批评”的依据。批评的依据从哪里来?主观的推测、感觉是靠不住的,只能来自基层、来自群众、来自实践。这就需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到群众中去,听民声、察民情、解民意,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有理有据,实事求是,不为假象所蔽,不为巧言所惑,“点名”才能“点”到关键处,批评出结果来。

  当然,“点名批评”也要掌握方法。方法来自科学求实。“点名批评”,不是“坏人名声”,也不是一味地“板起面孔”。客观事物千差万别,人的认识各不相同。正确地“点名批评”,就不能不分主次、处处点名,不论大小、事事批评,而应该着眼大局和长远,抓住本质和主流,善于在求同存异中取得共识,在取长补短中相互促进。这就特别需要与人为善、坦诚相见,出于公心、防止偏见。这样的“点名批评”,才有利于把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出来,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共同致力于推进工作和事业。

  古话说“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真话如金,真话难得。“点名批评”就是讲真话。任何人,任何一个领导者,任何一级组织,在施政过程中都难免会有过失和差错。我们发现了,就要善意地、诚心诚意地提出来,帮助他们改正。而不是知而不言,言而不实,当旁门“看客”。也不是以此说三道四,“以一眚而掩大德”,片面夸大问题。要做到这些,让“点名批评”成为常态,无疑是个方向。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