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瑞云
周筱沛,1934年至1938年任河南省立洛阳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洛中)的首任校长,解放后曾任河南省妇联副主任、河南省政协常委,出席过亚洲妇女代表大会和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是我省妇女运动的先驱者之一。笔者曾两次在郑州登门访问周筱沛。
走出封建家庭 积极追求进步
周筱沛出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祖籍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周家庄。在封建大家庭中,她从小就深深体会到妇女地位的低下和辛酸。她母亲连生三女,曾几次被逼得寻短见,母女二人常常抱头痛哭。
五四运动后,进步思想传到中国,已经结婚的周筱沛正在开封女师上学。她看到《新青年》杂志上一篇号召妇女剪发放足、主张男女平等的文章,便与两个女同学一起剪了发髻,此举轰动全校。为此,丈夫同她离了婚,父亲与她脱离了关系,但她毫不动摇。1921年冬,她因参加开封学联组织的反对旧教育制度的活动,被学校开除。
1923年,周筱沛考入北平女子师范大学。适逢第一次国共合作,她到处讲演,散发传单,呼喊“争主权,争自由,争取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等口号,遭到军阀追捕。她逃离北平,回到修武县。
1927年,她又回到开封,加入河南省妇联协会筹委会,任河南大学女生指导员和讲授妇女问题的教师。她自编教材,教育学生用民主和科学救中国,号召妇女团结起来争取妇女解放,深受学生欢迎。
担任洛中校长 大胆革新教育
1935年秋,周筱沛担任首任洛中校长。
1936年,洛中教员吴芝圃(1906-1967,原名吴殿祥,河南省杞县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河南省省长)和她共同起草的《洛中同学录序言》指出:“我们别无目标,只有以‘民族解放’为目标……‘民族解放’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枢纽,妇女为谋得自身的解放,便应当挺身做民族解放斗争的前卫。”这篇序言概括了学校的教育方针。
周筱沛在洛中任职期间,大胆改革教育制度,坚决废除打骂学生、禁止女生参加政治活动和检查学生信件等旧规;规定学生一律穿统一服装,女生留短发,不涂脂抹粉。她自己掏钱购买鲁迅、邹韬奋等进步作家的作品供学生读,还油印过《什么叫马克思主义》、《西北纪行》等小册子。每次督学来校检查时,学生就把这些进步书刊藏起来,摆上四书五经。
一次,针对当时社会上一些人叫嚣的“妇女回到家庭去”的言论,周筱沛组织女生进行了“妇女应当回到家庭去,还是应当走向社会?”的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妇女应当同男子一样走向社会,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掩护中共党员 启蒙学生觉悟
周筱沛不仅是进步思想的传播者、教育革新者,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支持者。她聘请当时的中共豫西工委和中共洛阳县委负责人郭晓棠、吴芝圃、曲乃生、王志杰、谢中峰等到校任教,中共洛阳县委和许多抗日群众组织都设在洛中,使洛阳党组织得到了发展壮大。
在周筱沛掩护下,学校的各门课程都由中共党员教师自己编写讲义。如语文课除了教授《木兰辞》、《出师表》、《满江红》外,还着重讲《共产党宣言》、《论持久战》、《阿Q正传》、《毛泽东传略》、《抗大生活》、《游击战术》等;历史课选编讲义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义和团运动》、《北洋军阀混战》等;时事课讲义有《中国问题》、《苏联经济建设》、《抗战形势》等。老师们还向学生讲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八路军和新四军战绩,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这些课程,内容新颖、思想深刻,对启蒙学生的政治觉悟,帮助学生认清旧社会的黑暗,传播进步思想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一次,特务告发吴芝圃是共产党,吴芝圃被抓进洛阳县警察局。周筱沛亲自去警察局质问局长:“吴芝圃是位文弱教师,为什么抓他?”这位局长审问吴芝圃后,扇了告密者两耳光,斥责他“饭桶,竟把一个文弱书生说成是共产党!”
在周筱沛掩护下,中共洛中支部通过做大量思想教育工作,使许多青年学生由爱国抗日者、革命同情者转变成革命者。1937年至1942年,中共洛中支部培养进步学生三千多名,其中有三百多名学生奔赴延安。
开展妇女运动 投身抗日救亡
1937年夏,吴芝圃策划建立“洛阳各界抗日后援会”(后改为“洛阳各界抗日救国会”),周筱沛任宣传部长,她以抗日救国会名义举办小学教师训练班,组织各界慰问抗日前线将士。
当年秋,吴芝圃倡议、周筱沛发起成立洛阳各界妇女救国会(以下简称妇救会),大会选举周筱沛为主席。妇救会一成立,便组织各界妇女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建立慰劳会、识字班、缝纫组,开展做军鞋、慰问伤兵、募捐等活动,大力宣传抗日,并在《河洛日报》、《行都日报》开辟妇女专栏,动员各界妇女参加救亡运动。1938年初,日机轰炸洛阳时,妇救会举办妇女防空训练班,参加救护工作。
周筱沛的革命活动,引起国民党顽固派的惊恐。1938年秋,河南省教育厅以周筱沛“人地不宜”为借口将其解职。周筱沛带着三个孩子到洛宁县,又办起一所时代中学,继续宣传进步思想。为此,她又被县政府关押了八个月。她没有被吓倒,重获自由后,又到陕西、浙江继续从事民族解放运动和妇女解放事业,直至新中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