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2版:文 体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中国女性电影 能否再度迎来春天
“国门是怎样打开的?
体育总局: 中国运动员最幸福
朱芳雨获颁MVP奖杯
在“神奇冰面”上“重新起航”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3 月 9 日 星期    【打印】  
“国门是怎样打开的?
——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突围》再现峥嵘岁月
  “国门是怎样打开的?”在纪念邓小平“南方讲话”20周年之际,根据李岚清同名著作改编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3月5日至7日通过东方卫视向全国播出。这部纪录片通过对上百位历史当事人的寻访和大量记录改革开放进程文献资料的抢救性发掘,在荧幕上真实还原了这段峥嵘岁月。

  厚重历史感:反映改革开放艰难历程

  从引进西方技术、引进外资,到开放旅游业、向海外派出首批留学生,直至设立经济特区开启“春天的故事”……《突围》从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全方位“真实还原”中国改革开放国策的形成。

  1978年,每小时只能起落两架飞机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忙景象:先后有几百架次的飞机,载着一批又一批肩负着特殊使命的中国代表团、考察团成员飞往欧洲、美洲和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取经”……长期封闭的中国国门,逐渐向世界打开。

  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伴随对外开放而推进的经济体制改革,几乎每前进一步,都会遭遇“僵化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体制机制的重围”。

  第一家外企“可口可乐”公司进入中国,竟然引起一片“卖国主义、洋奴哲学”的质疑声;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欲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也引发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能否“合资经营”企业的疑虑……该片总撰稿、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龙平平说,《突围》一片真实再现了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走向开放的艰难历程,“一系列中国改革开放重大决策出台,在当时都突破了重重的思想禁锢和束缚”。

  寻访当事人:“小故事”讲述“大历史”

  “中国刚刚对外开放的时候,国际游客来长城旅游,却找不到洗手间。这本来是很简单的事,却变成了国际上的新闻。”香港奥委会主席霍震霆在《突围》一片中,如此讲述他所亲历的改革开放“幕后故事”。

  时任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的侯锡久回忆说,改革开放初期,每年数百万侨胞和国际游客开始涌入中国,几乎每个人都要到长城一游,而当时的北京住宿接待能力“只有一千张左右床位”。实在没办法的时候,游客只能半夜再登上飞机,去南京住宿。

  因为中外合资经营在当时属于“经济领域的禁区”,为建立第一家合资饭店——北京建国饭店,当时竟然需要17位国家领导人圈阅批示,这在中国历史上堪称空前绝后。

  类似这样珍贵而独家的“口述历史”影像资料,使得文献片《突围》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得以彰显。《突围》总编导田安莉说,该片尽可能地寻访历史当事人,在采访过程中尽量挖掘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在片中出现的受访人都是当年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参与者,其中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有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等国际著名政要,也有当时活跃在经济特区和外贸系统、身处改革开放第一线的基层官员。

  田安莉还介绍,《突围》片中出现的受访者有的已经离世,而这些口述历史事实的影像记录被成功地抢救和保存下来,成为珍贵的史料,充实与丰富了那段辉煌的历史。

  此外,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提供的一些解密文档、邓小平同志和其他领导人的部分亲笔手稿在片中也是首次披露展示。

  启迪当今青年:丰富现实意义引发关注

  据介绍,历时3年拍摄制作的文献纪录片《突围》,于2012年2月27日至3月3日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首播之后,以其丰富的现实意义引发了不少关注。

  有评论指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艰难历程,有助于青年一代熟悉和了解历史,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伟大成果。

  田安莉说,《突围》一片中没有使用时下纪录片中流行的“情景再现”手法,而是以大量记录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情况的黑白影像资料,重现了当时的氛围。一些80后、90后观众看完影片感慨地说:“那些灰蒙蒙的影像,对应着一个没有太多色彩的时代。原来我们国家走向对外开放,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始的。”她感到,只有对比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贫穷落后、思想僵化,今天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强盛国力屹立于世界的伟大崛起,才能让年轻人产生更加深刻的感受。

  中央文献研究室专家张爱茹说,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不断地取得突破,也不断地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因此,《突围》中所展现的‘解放思想’的精神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