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洛阳驿站博物馆等9家民营博物馆陆续拿到“执照”,将在今年牡丹文化节亮相,令人满怀期待。此事的标本意义,不仅大大超出了民营博物馆通过官方审批本身,更为民间资本进军我市文化产业树起了一面旗帜。
博大精深、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资源,造就了洛阳最为殷实的家底儿。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只能吸引游客平均停留两天,在世人心中一次次留下“有说头、没看头”的印象。清醒剖析,情何以堪的背后,是活力不强、动力不足、机制不畅的严峻现实,我市多元化文化产业的格局远未成形。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民营经济是活力所在、希望所在、潜力所在。据统计,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创造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占到半壁江山。看上海,盛大网络靠网络游戏塑造传奇;看杭州,宋城集团凭文化旅游铸就辉煌……
千年帝都,何以扛起河洛文化的传承大旗?文化富矿,何以掘出更多的真金白银?一句话,离不开民间资本给力。
我们要用足用活政策,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理顺投融资机制,让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军文化产业,并为之提供更多的阳光、雨露、土壤、养分,促其做大、做强、做优、做活。
文化铺子姓“官”姓“民”不重要,百花齐放才是真正的文化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