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恐惧只是色厉内荏的无用之辈
从恐惧心理角度来看,生活就像一座由纸卡片做成的房子,极度脆弱,轻轻触摸任何一张卡片,整座房子就会轰然倒塌。但是,如果不作任何尝试,你就可以避免这种厄运。
你的一只耳朵一直听到恐惧本能在警告你,要你放低姿态,因为外部世界充满危险,告诫你留在马路边上,不要上路,不要去招惹命运之神。此外,在另外一只耳朵中,你的内心批评家也在不断聒噪,历数你的不足,然后质问,既然你有如此多的缺点和如此多的失败,你怎么可以打破现在平静的生活,试图获得成功?
恐惧和内心的自我否定是一对可恶的双胞胎,但又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现实。那些拥有执行力精神的人并不比其他人更自信或者感到更安全,但是,他们就像刚刚学习溜冰的人一样,摇摇晃晃地滑进了溜冰场中央。虽然他们站立不稳、滑姿不雅,但是他们仍然鼓励自己离开墙壁向前滑去,加入那些经验丰富、快速滑动的人群当中。虽然他们也有很多担心,但是他们更希望得到滑冰的乐趣。恐惧总是希望陪伴在你左右,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闭嘴。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个人试图尝试某种带有一定风险的新事物,人们常常向他提出这样的问题:“万一……你怎么办?”大致情况一般是这样的。你说想辞职,希望自己创业,有人就会说:“万一你病了,怎么办?你的公司还怎么运转?”假设,你轻描淡写地回答道:“我会买保险。”对方反问:“如果你交不起保险费,怎么办?”你可能回答,如果迫不得已,还可以再找一份工作。对方说:“但是,你年龄已经大了。找不到工作,怎么办?还有,如果你病了,怎么办?如果你因为生病不能工作,怎么办?”你说,如果不得已,你还可以卖掉房子。“但是,房子是你唯一的生活基础。卖了房子,你还怎么生活?”这种谈话方式十分普遍,而且常常是恐惧占了上风,以你的失败结束谈话。大多数人在认输之前,都会为自己辩解一番。
当然,对于那些没有“救生设备”就纵身跳进未来这片茫茫大海的人来说,这些回答可能有点儿狡辩的味道。其实,当糟糕的情况确实出现时,很少有人可以潇洒地耸耸肩说:“好吧,这没什么,让我们继续接着干。”大多数人会发疯地撕扯自己的头发,大声咆哮,咬牙切齿地痛骂,然后感到心情极度沮丧。人们总会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从惊慌失措过渡到寻求自救的状态。但是,无论怎么样,我们最终都能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如果你原来在贯彻执行力的过程中有些鲁莽,此时应该调整一下自己的信念,收拾好行囊,重新上路。
21 武英过客
武英殿与文华殿,按照“左文右武”的格局,两殿规制,基本相同。
武英殿“尚武”,但真正出现过武事,是在明清易代之际。从崇祯元年(1628年),到顺治七年(1650年),在这二十二年间,中国政治、军事的三股主要力量——明朝、大顺、清朝,三位主角——朱由检、李自成、多尔衮,争逐天下,一决雌雄,交替进行表演,他们都英年早逝,武英殿成为这场军事与政治较量的历史舞台。
一说朱由检(1611年-1644年)。崇祯八年(1635年)十月,明崇祯帝朱由检做出一个不寻常的决定:他从乾清宫搬到武英殿居住,下令减少膳食,撤去音乐,除非典礼,只穿青衣,直到天下太平之日为止。崇祯帝为什么有此不凡之举呢?原来,崇祯年间,内忧外患迭起,到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朱姓皇帝老家凤阳竟然被农民军攻破,凤阳祖陵的明楼、隆恩殿遭到焚毁,守军也被消灭。祖宗受了惊吓,崇祯帝一心想要做中兴之主的美梦破灭,他多么羞愧,又多么焦虑!于是,崇祯帝避居武英殿,“以示与我行间文武士卒甘苦相同之意”。(《明怀宗实录》卷八)
二说李自成(1606年-1645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进驻紫禁城,以武英殿为处理军政要务之所。二十九日,李自成山海关兵败回京后,在武英殿匆忙登极称帝,坐上皇帝宝座,接受官员朝拜。登极仪式结束,李自成便下令将大量木材、硫磺等运入皇宫,当夜二更,放火烧宫,炮击殿宇,又烧九门城楼,但武英殿未被殃及。李自成登极后,仓皇败走,最终覆亡。
三说多尔衮(1612年-1650年)。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二日,清摄政睿亲王多尔衮率清军进入京师。多尔衮登临武英殿,开始七年的摄政王生活。李自成与多尔衮,都登临武英殿,一败一胜,原因何在?
第一,对待文化政策不同。李自成对待历史文化遗产,下令:“焚烧!”故明皇宫,既是明帝的,也是人民的,焚毁文化遗产,天地不容!多尔衮呢?他的胞兄阿济格主张:烧毁宫殿,屠杀官民,抢掠财物,东归沈阳。多尔衮坚持迁都北京,保护故明皇宫。多尔衮对故明宫殿的保护和利用,使明清故宫延续500多年,如今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二,对待前朝态度不同。多尔衮下令安抚百姓,将士夜宿城上,禁止进入民宅;又下令为崇祯帝发丧三日,以帝礼安葬;宣布安定社会措施:“官仍其职,民复其业。”民心得失,关系王朝兴亡。
朱由检、李自成、多尔衮,三位叱咤时代风云的人物,都在武英殿留下历史痕迹,也都是武英殿的匆匆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