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郊在礼新型农村社区效果图。 |
| 长水洛书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地。 |
|
本报讯 近日,洛宁县长水洛书苑新型农村社区开工建设。洛宁县今年重点建设长水洛书苑、城郊在礼两个试点社区。两个新型农村社区将集中安置5个村3177户12086人。洛宁县委书记孙君奎谈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时说:“洛宁县将按照省、市部署,结合当地实际,根据‘科学规划、梯次推进、尊重民意、多元投入’的原则,以务实重干、求实求效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1 科学规划 统一布局
洛宁县地处豫西山区,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洛宁县历史文化灿烂厚重,境内有标志中华文明渊源的“洛出书处”、“仓颉造字台”、“伶伦制管”等众多根源性文化遗存,是中华文明之源、文字之源和音律之源。
洛宁县立足于深厚的历史文化、良好的生态优势以及浓郁的乡土气息,把全县388个行政村规划成52个新型社区,其中,新型农村社区33个。
洛宁县今年重点建设长水洛书苑、城郊在礼两个试点社区,高标准制定各种详细规划,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村庄整合、产业发展布局、公共设施配套、土地节约流转和群众就业等同步规划,统筹安排。社区规划体现“四配套”,即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商业便民服务配套、产业创业就业配套。基础设施实现道路、供水排水、垃圾污水处理、绿化美化、亮化、网络通信、供电等到位。社区配套完善学校、医院、体育场、敬老院、公交场站、停车场、警务室、丧葬祭奠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2 整合资源 创新运作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关键在于融资。因财力有限,而且社区建设规模大、投资大,洛宁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一区一策的原则,积极探索运用“村庄整合、容积率控制、土地增减挂钩”和“政府主导、群众自筹、市场化运作、企业帮建”等多种建设模式和途径,破解土地、征迁、融资问题。
洛宁县积极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委托洛宁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承建社区项目工程。搭建融资平台,既能有效化解融资难题、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又可发挥自身技术等优势,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洛宁城投公司承诺完全让利于社区群众,实行零利润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搬迁群众费用降到最低。
3 产业为基 多元投入
新型农村社区好比一幢大厦,产业就是大厦的根基。有产业,农民就业才有基础,农民收入才有保障,才能“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真正“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一是突出资源优势抓产业。以长水洛书苑新型农村社区为例,社区建成后置换出的土地用于“洛书苑”景区开发,发展当地文化旅游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二是突出地缘优势抓产业。规划建设的城郊在礼新型农村社区位于洛阳—洛宁—卢氏高速公路出入口,现已流转土地3800亩,按照“三篇文章一起做”的思路建设花卉苗木基地,可解决社区600余名劳动力就业问题。
三是突出特色优势抓产业。围绕烟叶、苹果、畜牧、林木、粮食和土地等农业资源,洛宁县积极招商引资,发展项目,真正实现改造一个区域、建成一个社区、培植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福泽一方百姓的目标。
4 尊重民意 公开透明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群众是主体、是动力。离开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洛宁一开始就把宣传发动群众放在了重要位置,把群众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具体利益,摆在工作出发点的最前面,把群众自愿、群众满意、群众高兴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洛宁县通过在电视台开设专题栏目、悬挂横幅和标语、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卡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给农村面貌及居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洛宁县坚持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过程,围绕“房权、土地、就业、保障、服务”五个方面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县有关部门成立政策咨询组,着力完善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体系,使群众明白国家扶持政策、社区规划内容、实施的每个项目、扶持发展的主导产业等,真正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自主决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事项,从而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和参与。
5 健全机制 形成合力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洛宁县强化督导考核,严格奖惩,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坚持各级领导分包紧盯制度,建立了一把手亲自抓、深入抓,一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了量化任务、明确责任、推进落实的工作制度。全县各有关单位要以务实重干、求实求效的工作作风,扑下身子,埋头苦干,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牢、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孙君奎说,下一步,洛宁将继续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紧盯目标,务实重干,“十二五”期间建设12个社区,力争到2020年启动所有规划社区建设,在全县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城乡协调、设施配套、整洁优美、特色鲜明的城乡发展新格局,真正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赵笑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