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0版:新安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凝聚共识 统一思想
提振精神 攻坚克难
“爱心妈妈”牵手留守学生
建设新型社区 扮靓幸福家园
读 家
磁涧镇派出所开展 便民服务
环境整治总动员 添彩牡丹文化节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4 月 11 日 星期    【打印】  
读 家
  17 实施计划的基础是什么?

  具有执行力精神的人会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实施计划根本没有可以确保成功的依赖基础,你唯一能依赖的仅仅是一种理性期望。

  所以,现在让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可能发生的最坏结果。你为了一个想法进行了投资并努力贯彻执行,结果一分钱收益也没有得到。你利用全部时间执行自己的计划,结果却以失败而告终。现在,你该怎么办?你是不是要躲到废纸箱里去,是不是在有生之年再也不会进行投资?当然不。

  如果你辞去了原来的工作,你还能不能再找一份?能。平均律法则告诉我们,如果你以前能找到一份工作,今后还能找到另外一份。你现在并没有忍饥挨饿,以前也没有,那么为什么担心将来一定会呢?

  具有执行力精神的人都认为自己有能力将想法变为现实。为了贯彻执行自己的计划,他们敢于投入必要的时间和资金,因为他们知道,无论出现什么挫折,他们都能跌倒了再重新爬起来。他们并非没有考虑到自己的现实经济能力,他们不会等到快要破产时才会改变思想,寻找新的收入来源,他们只是允许自己为未来投资罢了。

  从投资执行一个想法开始,你就像坐上了过山车。但是,和所有贯彻执行力的其他行为一样,无论结果如何,过山车都会将你带到一个新地方,而不是起点。贯彻执行就像参加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当你咬牙坚持下来以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到底能够走多远。

  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就像一位哲学系的学生。人们通常认为哲学是最难学习的一门学科。然而,大多数人向哲学系学生询问的问题并不是“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是“为什么花数千美元,辛辛苦苦学习好几年,拿到一个没有用的学位”。我们可以从大学搜集的统计资料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统计数据表明,虽然只有少数哲学系的毕业生最后从事了哲学教育工作,但是由于他们高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大多数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都能获得巨大的成功。虽然哲学系学费很高,但是可以让这些学生终身受益。同样,在执行力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将让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受益匪浅。

  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投资并非是不负责任或者一时心血来潮的表现,而是在建设自己美好的未来,允许对自己的潜在发展空间进行投资。

  虽然你不想让家庭经济破产,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你必须在一些方面作出牺牲。

  开发想法就像养育一个孩子一样,你需要投入时间和资金。

 

    24 父子宰相

  翁心存、翁同龢父子,江苏常熟(今常熟市)人。翁家是常熟书香门第,翁氏一门,两朝宰相、两代帝师、两位状元、兄弟巡抚、三子公卿、四世翰林。翁氏家族有什么特点呢?

  耕读之家。翁家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绵世泽莫如为善;下联是——振家声还是读书。上联说的是做人,下联说的是修身。

  翁心存(1791-1862),出身耕读之家,其子同龢、孙曾源均为状元。翁心存为皇六子恭亲王奕訢老师,这是他后来仕途腾达的关键。他是道光、咸丰两朝重臣,官阶逐步高升——由顺天府尹,历官工、刑、兵、吏、户五个部的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

  幸为帝师。翁同龢(1830-1904),出生在北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翁同龢26岁中状元,先后任同治帝、光绪帝老师,曾任都察院左都御使,刑部、工部和户部的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他在刑部任职时,处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经省、府、县三级,七审七结,但浙江官员30多人联名上告,慈禧太后命重审。翁同龢亲自查访,查阅案卷,反复议商,奏报慈禧,最后平反。翁同龢在中法、中日之战的主战与主和以及在戊戌变法中的态度,学界有不同声音。在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翁同龢被革职——“著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晚年悲凉。翁同龢生命的最后10年,不是回家颐养天年,而是惶恐度日。他为表现不问政治,不与友朋往来——“灯市繁华常避影,酒场热闹早抽身”。他还在家乡西山祖墓旁盖一座屋宇,名“瓶庐”,寓意是守口如瓶,结庐隐居。翁同龢在家做了两件事,一是购买一口快刀,二是在屋旁挖一眼井,准备随时以刀自裁或投井自尽。

  《左传》说:“君以此始,必以此终。”翁心存、翁同龢父子的崛起,因为是帝王之师。光绪帝从皇帝宝座上跌落,翁同龢自然也跟着革职还乡。不过,翁同龢给慈安和慈禧两宫太后讲过课,所以慈禧最后给他留了一条活路,没有赐他自裁。他的故居,保存尚好,今为翁同龢纪念馆。

  给人点燃一盏善灯,为己留下一缕光明。翁同龢爱才、重才、惜才、举才,他识拔张謇,使其终成状元,是清代科举史上的一段佳话。当年张謇科举考试,屡试不中,失去信心,经济拮据,改从实业,放弃科举。翁同龢不仅给予经济支持,而且予以精神鼓励。后翁同龢落魄回乡,想结庐隐居,但无钱构筑。张謇感念旧恩,给予资助。另一门生张元济,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进士,后为商务印书馆负责人。张元济主持涵芬楼影印出版《瓶庐丛稿》和《翁文恭公日记》,今有中华书局《翁同龢日记》点校本,使翁同龢著述得以广为传播。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