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随处可见的洛阳志愿者,代表了洛阳的形象。从他们友好的微笑与热情的服务中,我看到了洛阳人的精神风貌与城市的勃勃生机。”近日,北京游客“太阳神”在牡丹文化节期间游览洛阳后,在自己的博客上留下了这样的赞叹。
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志愿者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身宾客迎接、礼仪服务、大型活动保障、应急支援、助交通、进社区等活动,成为古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每天上万名志愿者投入服务
4月的洛阳,花如海,人如潮。车站、广场、公园、景区……处处都有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花海人潮中,一顶顶小红帽引人注目。他们或是银发老者,或是青年学生,其中不乏小学生和“老外”。他们对游客笑脸相迎,扶老携幼,递水指路,导游讲解,传递着热情,提供着服务。他们就是志愿者,服务牡丹文化节的文明使者。
志愿服务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特色和亮点。目前,我市登记在册的志愿者有30多万名、志愿者服务队伍1000多支。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我市平均每天有上万名志愿者在街头、景区(点)为游客提供服务,是历届牡丹文化节中最多的。
国际志愿者
4月中旬,一对来自泰国的父女到龙门石窟游览,由于语言不通,正为买门票而发愁,这时,来自河南科技大学外语系的国际志愿者布赖恩走到他们面前,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
今年年初,市外侨办倡导高校外教和留学生在牡丹文化节期间到旅游景点担任志愿者,担任口语老师的布赖恩和妻子南希很快报了名,并被分到龙门石窟景区。
本届牡丹文化节期间,有200余名外国留学生、外教人员、大学外语系学生加入志愿服务行列。
摄影志愿者
4月16日,残疾人施正东把妻子齐丽推到牡丹公园赏花,引起了一名“红马甲”——摄影志愿者杨宜德的注意。杨宜德上前询问,并为他们拍摄了合影。之后,杨宜德还自费将照片冲洗出来,专程送给他们。
本届牡丹文化节开幕前,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和市摄影家协会组织了摄影志愿者服务团体。经过统一培训,这些佩戴胸牌的摄影志愿者身着红色摄影
背心、头戴太阳帽,活跃在各大牡丹观赏园,免费为中外游客提供摄影咨询、拍照等相关服务。只要游客找到身佩统一标志的摄影志愿者,就能得到相对专业的摄影服务,并在自己的电子邮箱里收到精美的照片。
文明交通志愿者
“您好,现在是红灯,请稍等。”牡丹文化节期间,在市区各个路口,总能见到头戴红帽、身披绶带、手持红旗的志愿者在认真执勤。
“万名志愿者助交通”活动由市教育局、团市委、各城市区区委政法委、综治办、各中小学、大中专院校构成小组成员,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
经过岗前培训,以各路口所在辖区中小学、大中专院校学生为主,全市各区共设置230多个路口岗点和140多个巡逻路段,在双休日开展志愿者活动。
迎宾志愿者
4月5日以来,为方便游客来洛赏花、游览,我市在各高速出入口、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城市出入口,牡丹广场、周王城广场、青年宫广场等市区主要广场以及各主要牡丹观赏园、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博物馆等市区旅游景点设置旅游信息志愿服务站(点)73个,组织迎宾志愿者为游客宣传普及文明旅游知识,提供地方风俗介绍、城市道路指引、景点介绍等服务。
“全民”志愿者
3月初,洛阳博物馆面向社会招募讲解志愿者的消息一发布,短短几天便有数百名市民报名。西工区实验小学组织40名师生,利用双休日到洛阳博物馆义务讲解,孩子们绘声绘色的讲述不时赢得游客阵阵掌声。
退休职工王春欢和李翠兰在湖北路办事处的帮助下,在牡丹公园门前的志愿者服务站当起志愿者,为游客提供茶水和应急药物,每天从早上8时坚持到下午5时,服务游客从不“缺席”。
据不完全统计,本届牡丹文化节期间,市总工会、市妇联分别组织志愿者参与活动10余万人次;团市委组织的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志愿者服务也达10万人次以上;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公务员参与志愿者活动4万余人次;卫生志愿者、教育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社会志愿者以及爱心车队、水上义务搜救队、河洛志愿者协会等民间志愿者团体有数万人次参与各种志愿者服务……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