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多个省份同时召开阶梯电价实施方案听证会。至此,全国已有16个省份举行了阶梯电价听证会。如何让电价改革走向科学合理、公开透明,让听证会切实体现民意,让群众消除“逢听必涨”的担忧,成为本轮大范围听证的焦点。
各种差异因素未充分考虑
在阶梯电价听证方案中,最受老百姓关注的就是首档电量定在多少度。
从已公布的听证方案看,各地首档电量相差悬殊:上海月度方案为全国最高,规定的首档电量为260度;而安徽、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均有一套方案规定首档电量为120度。
很多省份规定的首档电量是依据往年居民用电均值确定的。而依靠简单相除得到的平均值,是否考虑进了家庭人口差异、城乡差异等多方面因素?
从已公布听证方案的省份看,各地方案均未考虑家庭人口因素;绝大部分省份均以省为单位统一制订听证方案。
“城乡差异大是我国的现实国情,如果执行同样的标准,意味着很多城市居民负担可能会增加。”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说。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华认为,电价改革制订方案应把家庭人口数等因素考虑进来。
听证方案成了变相涨价
各地阶梯电价听证方案出台后,不少群众质疑实行阶梯电价是“变相涨价”。对此,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日前回应说,居民阶梯电价并非只升不降;用电量设档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经济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量越来越多,一二三档用电量可以适当调整。
从目前各地公布的听证方案看,均为第二档、第三档单边上涨,仅对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给予10度到15度的免费额度;各地方案也未考虑到将来一二三档用电量如何调整,电煤价格发生变化时电价如何调整,仅宁夏制订的“方案二”规定首档电价三年之内不做调整。
业内专家指出,此次各地出台的电价方案并未涉及电价改革的核心——电力企业垄断和成本公开透明。
胡晓登等专家认为,我国电力行业“发输配售”四个环节,发电已经基本市场化了,但输、配、售市场依然处于高度垄断状态。不打破垄断,就难以真正核算电力成本,就难以真正消除群众对电价上涨的疑虑。
听证会更应反映民意
此次阶梯电价改革,各省区市均按要求组织听证会。但业内专家表示,在各地听证方案的制订过程中,电力公司等利益主体发挥的作用比较大,而普通消费者则很难参与。从听证会的组织方式看,一些地方听证代表的产生方式也不尽合理。从一些省份公布的消费者代表名单看,消费者代表的构成也有待优化。
专家们建议,对于听证代表,要尽量选择职业素养较高、关注民生理念的百姓代表,能以更加专业的眼光代表老百姓参加听证。现在很多听证会都是听证之后立刻公布调价方案并依此实施,这种方式并不科学。“能不能规定一个月或三个月的试行期,试行期结束后听听居民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否高度重视民意,把各方提出的各种好建议吸纳进来?我们拭目以待。”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王文章说。
(据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