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四件藏品: 见证进退延安的历史博弈
山里人的路
地 图
自我的救赎
绚丽明堂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5 月 18 日 星期    【打印】  
山里人的路
□张世宗
  我的家乡在新安县城西北的山区之中。

  儿时,山区没有通向外面的路,只有一条四五尺宽的土路。新中国成立前,山区的主要运输工具是牛车,车轮以铁铸成,车身用硬木制成,非常笨重。那时,山区还用骡子运输,骡子的蹄子上也钉着铁掌。铁轮和铁掌一起长年累月行在土路上,路面被弄得破烂不堪。每到冬春,天干少雨,路上的土被碾成粉尘,大风刮来,飞沙扬尘,让人睁不开眼,走不成路。山里人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认识到修路是改变落后命运的唯一途径,于是想方设法要修一条通往山外的路。

  家乡的柏油路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修建的。那时修路完全采用人海战术,男女老少齐上阵,刨的刨,挖的挖,抬的抬,挑的挑,人们用最原始的方式——愚公搬大山,修了一条长25公里的公路。路修好了,通车了,可与新安县城接轨了。不,这是和全中国、全世界,和现代化接轨了!

  山区刚修路时,为了节约资金,路面只铺一层很薄的柏油,这样的路很不耐用。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叫缺少资金呢?到20世纪80年代,路面就破烂不堪了。20世纪90年代初,交通部来洛阳扶贫,带来了资金,带来了技术,乡里通往县城的路才重新铺上了厚厚的柏油。进入21世纪,国家大力推进“村村通”工程,家乡的村与村之间全部通了柏油路,有条件的还修了水泥路。村村通的路,成了山乡大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如今,一条条光溜溜、平坦坦的柏油路横卧在山梁上。山里人一步步走出大山,走出贫困,走向美好明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