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机械在拆除紫荆民族中学校舍,旁边是建设中的万达广场。 (新华社发) |
|
据新华社成都5月22日电 (记者 江毅)5月19日至22日,“四川灾区重建中学被拆建豪宅”的消息引爆网络舆论,各大门户网站、论坛和微博大量转发,一所使用仅2年的重建学校为何突然被拆除?目前学生上课的情况怎样?灾后重建中善款使用到底面临怎样的问题?记者赶赴绵阳市进行了深入采访。
据了解,被拆除的是绵阳紫荆民族中学。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香港特区政府和绵阳市政府共同投入600多万元爱心捐款和政府拨款(香港方面捐款400万港元),建设了一座近3000平米的教学楼,2010年3月投入使用,并更名为绵阳紫荆民族中学。
5月21日,记者赶赴紫荆民族中学所在地绵阳市涪城区花园路附近,这里已经建起一大片商业设施,学校原址已经被围板围起,一幢教学楼正在拆除。
商业设施开发商“涪城万达广场”相关人士介绍,这一片商业开发用地100亩左右,是通过招拍挂拿的“净地”,也就是说涉及的拆迁、土地平整等前期工作都由当地政府完成,开发商只负责缴纳土地出让金。广场将于今年年底开业,民族中学和周边其他学校去年陆续搬迁至绵阳市园艺山科教创业园区。
记者随即赶往园艺山科教创业园区采访。园区灵创科技园一栋6层楼建筑是紫荆民族中学的临时教学、生活场所。校长程晓媞说:“我们学校的原址面积仅有6.88亩,学生们得借用外校的运动场和浴室,开展正常教学活动很受限制。政府将给我们建一所更好的新学校,明年秋季开学就搬进去,师生们都很期待。”
针对网络热议,绵阳市有关方面21日作出公开回应称,2009年紫荆民族中学教学楼的原址重建属于灾后应急建设,学校本身缺乏运动场和浴室等配套设施。为此绵阳市成立了专门的紫荆民族中学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并与香港教联会代表充分沟通后,规划选址在科教创业园区新建标准化的绵阳紫荆民族中学。
关于外界最为关注的“学校为商业开发让路”的质疑,绵阳市规划局副局长何林泰的态度很鲜明:提升灾区办学环境的规划在前,商业开发项目在后:“实际上我们从2009年年底起,就对绵阳灾后重建项目进行了梳理和评估,当初应急建设的项目也需要提升,尤其是灾区学校需要一个更好的发展规划。我们通过调研,征求师生、家长意见后,决定将民族中学纳入市内教育园区规划中,决不是为了引进商业项目而让学校迁建。”
就绵阳紫荆民族中学拆除重建一事,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发言人表示,特区政府相关人员已于5月初赴现场实地了解,并正与四川方面及负责援建该所中学的非政府组织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商讨处理办法,包括考虑要求收回由特区政府捐出的200万港元。
该发言人表示,紫荆民族中学与当地其他发展项目出现征地、用地不协调问题,特区政府已经跟进。